中國高鐵全產業鏈走出國門,背後的機遇、風險有哪些

亞太日報

text

11月28日,一根50米長的鋼軌被緩緩吊上油輪。中遠海運特運大富輪裝載着中國高鐵“整體出口”的第一單——印尼雅萬高鐵出海的第一批鋼軌,從廣西防城港啓航。

此前的11月24日,印尼雅萬高鐵1號隧道順利貫通,比既定計劃提前了40天,這標誌着雅萬高鐵建設取得了又一重大階段性進展。

中國高鐵如今已能出海披荊斬棘,成爲一張閃閃發光的中國名片。但高鐵出口作爲鉅額的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週期和成本回收週期都相對較長,面臨的政治經濟安全等風險極爲複雜,仍需相關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風險管控意識和水平。

高鐵全方位走出去第一單

雅萬高鐵由中國和印尼合作建設和運營,預計2021年建成。中遠海運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此次出口的高等級鋼軌是國內高鐵鋼軌出口的“第一單”,雅萬高鐵項目後續鋼軌也將全部由特運大船承運。

雅萬高鐵項目是中國高鐵全系統、全要素、全生產鏈走出國門的“第一單”,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標誌性工程和印尼國家戰略項目。

此次,中國高鐵從技術標準、勘察設計、工程施工、裝備製造,到物資供應、運營管理和人才培訓等全方位整體走出去,這一項目全面採用中國技術、中國標準、中國裝備,中方在海外全程參與規劃、建設、運營、管理。

微信圖片_20201203105655.jpg

圖爲2020年9月2日在雅萬高鐵1號樑場拍攝的架樑機正在工作

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交集團、中國中車、中國通號、中國鐵物等中央企業集體出海、通力協作。其中,中國通號負責裝備項目的“指揮大腦”和“神經中樞”,承擔了全線的通信、信號、信息(含災害監測)系統集成、設備材料採購供貨、施工安裝、項目現場管理、技術服務及相關工程,並參與負責項目聯調聯試,提供缺陷通知期質保服務。

中國通號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通號目前正在加快進行設備物資採購、現場施工準備、接口檢查等前期籌備工作,以全力保障項目順利推進,爲推動中國高鐵標準、技術、裝備“走出去”,發揮鐵路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服務保障作用。

雅萬高鐵項目全長142公里,最高設計時速350公里,採用安全可靠、技術先進、運營成熟的中國鐵路技術標準,並按照印尼當地的氣候、線路條件及沿線羣衆文化傳統和生活習慣量身打造,以滿足印尼人民的審美和出行需要。

雅萬高鐵建成通車後,雅加達至萬隆將由現在的3個多小時縮短至40分鐘,不僅將有效緩解雅加達至萬隆的交通壓力,爲當地百姓創造方便快捷、舒適的出行條件,而且將優化當地投資環境,帶動沿線商業開發和旅遊產業發展,加快形成高鐵經濟走廊,造福印尼廣大民衆。

值得一提的是,作爲東南亞人口第一大國,並且是東南亞國家在G20集團裏的重要成員,印度尼西亞採用中國標準建設高鐵,對未來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深化合作,以及中南半島基礎建設的互聯互通的示範作用是巨大的。

國家鐵路集團稱,隨着工程全面展開,該項目還將極大地帶動印尼施工裝備、建築材料等產業的發展,增加當地就業機會。與此同時,中國鐵路持續加大對印尼員工的培訓,支持幫助印尼建設一支自己的高鐵技術力量和員工隊伍。

自主創新是高鐵出口的底氣

中國高鐵憑藉技術、質量、速度和安全上的競爭優勢,以及良好的乘車體驗,被稱爲中國“新四大發明”之首,在世界上獲得了很高的聲譽。

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孫章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自主創新是中國高鐵的底氣。中國高鐵技術先進、安全可靠、兼容性好、性價比高,成功實現了彎道超車,引領了世界的高鐵潮流。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義桅也認爲,高鐵等軌道交通把中國的競爭優勢,包括資金、技術和人才優勢充分發揮了出來。

中國高鐵正吸引着海外多個國家的目光。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俄羅斯、泰國、澳大利亞、英國、美國……紛紛表達出對中國高鐵的興趣。這背後源於中國高鐵有着能適用於不同地區的完備方案。

孫章介紹,在復興號所採用的254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包括中國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中國國家鐵路集團企業標準)佔到了84%,16%的高鐵技術標準是跟歐標和日標兼容的。

此外,因爲中國地形特別複雜,氣候也變化多端,能給世界提供一個最完備的高鐵方案。“比如印度尼西亞喜歡我們的海南島環線,因爲這是世界上第一條熱帶地區的高鐵。俄羅斯喜歡我們的哈大高鐵,因爲哈大高鐵是世界上第一條最寒冷地區的高鐵。中國幅員遼闊,地形及地質條件複雜,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中國高鐵能爲世界高速鐵路發展提供多種多樣的方案。”孫章說。

孫章還表示:“更爲重要的是,中國高鐵的建造成本僅是外國的40%。”

中國通號董事長周志亮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高鐵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是舉世矚目的,我們一定要“走出去”。我們自主研發的技術對歐洲的標準有兼容性,核心產品已經獲得了歐盟的認證,爲“走出去”創造了基本條件。要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做中國技術輸出的主力軍和推動者。“走出去”的過程中,我們也將自有技術融合各個國家的特點和需求,進行高鐵技術的國際化。

需高度關注出口風險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永福表示,在2040年前,世界鐵路建設需求量約在12萬15萬公里,高鐵建設大概在1.5萬3萬公里。

世界對高鐵的潛在需求極大,但這並不意味着中國高鐵能夠順利“走出去”。孫永福說:“中國高鐵走出去面臨着國際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市場準入和技術壁壘、國際鐵路市場競爭激烈、企業競爭能力有待提升的風險。”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玉環撰文分析,高鐵屬於較爲“奢侈”的基礎設施投資,對資金需求極大,建設週期和成本回收週期都相對較長,面臨的政治經濟安全等風險極爲複雜,需要我們正視風險挑戰,政府企業通力合作,共同採取措施積極應對。

孫章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高鐵出口存在的風險較大,中國應全面瞭解投資環境,深入瞭解當地的經濟環境、社會現狀、政策法規、行業規定等。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提升國際競爭力,還要致力於建設“中國標準”。

張玉環建議,中國高鐵相關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需進一步提高風險管控意識和水平。一是充分調研項目面臨的風險,充分考慮世界經濟發展形勢及東道國經濟情況、政府財政收支情況、國家發展戰略等經濟因素,防範經濟惡化帶來的風險,通過成立風險管理部門或聘請專業諮詢公司,全面細緻地瞭解項目風險;二是制定應對具體風險的管理條例和機制,例如針對東道國治安不佳等安全風險,可強化安全監控、制定應對預案、加強安全演練等。

(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