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牧之
立陶宛,是最近一兩年裏北約國家中挑釁中國的斥候先鋒,去年11月,因爲立陶宛多次罔顧我國外交部的警告,強行插手我國臺灣地區事務,與民進黨當局進行所謂的外交溝通,我國不得已將中國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降爲代辦級,並終止了大部分中立間的貿易往來。
實際上除了國家層面的行爲,我國大陸地區的愛國商人們也大多自行中斷了與立陶宛的貿易聯繫。再加上海關拒絕立陶宛商品的入境,曾經以爲可以隨意挑釁中國,並且將憑藉兩國貿易關係不深而可以全身而退的立陶宛政客這下傻了眼。
但是臺灣民進黨當局卻是讓自家民衆慷慨了一把,以遠高於市場售價的價格買下了立陶宛滯留在海上的朗姆酒和牛肉等商品。但是這對於立陶宛的經濟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於是現在,歐盟決定在世界貿易組織中給中國參上一本,替自家小弟立陶宛出一口惡氣,他們控訴稱中國因爲政治問題而惡意利用經濟脅迫立陶宛。
看到沒,標準的西方式雙標現場又來了。當年歐洲人對我國光伏產業在歐洲的貿易啓動了反傾銷調查,理由也僅僅是跟着美國人的制裁節奏一起出了手。而就在最近幾年,我國科技巨頭華爲公司的5G基站建設在歐洲也同樣遭到了打擊,西方諸國仍然是站在政治角度來無端干涉我國的貿易活動,那是也沒見到所謂世貿組織的裁決。而這邊我們剛剛對口出狂言的立陶宛稍加訓誡,歐洲就跳着腳出來喊冤,豈不是很滑稽麼。
而且我們的行動本身也是具備合法性的,立陶宛妄圖和我國臺灣地區建立所謂的外交聯繫。就如同立陶宛突然與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建立外交關係,向蘇格蘭派出獨立的大使一樣,試問英法兩國得到此等待遇難道也會穩如泰山麼?
有道是犯了錯誤就要受到懲罰,彼時立陶宛以爲自己和中國的貿易聯繫沒有那麼巨大,就算中國進行了制裁,它憑藉盟友的支持也不會有太多的損失。但是在真正的貿易全球化的今天,國與國之間的聯繫怎麼會如此單一呢?如今立陶宛所遭遇的制裁,既是給它在政治上上了一課,同時也可以普及一下國際貿易的知識,想要徹底切斷和中國的貿易聯繫,自己是會受到何種程度的損傷。
臺灣問題一向是我國的內政,而這片寶島也遲早要回到祖國大家庭的懷抱,這一切都是歷史的必然。如今民進黨當局仍然在充當跳樑小醜只不過是當前國家層面的戰略考量而已,今時不動不代表永遠不會動。國際社會看待臺灣民進黨當局應該就像當初曹孟德看待死敵袁紹一樣“吾視之如冢中枯骨”,一個必然不會成爲氣候的當局,與他有過多的往來又有什麼好處呢。
如今我國作爲全球經濟體量第二的大國,已經不是歷史上那個積貧積弱的年代所能比擬的,我國一向奉行友好的外交政策這不假。但是俗話說龍有逆鱗觸之必忤,在臺灣問題上進行挑釁,我們的反制也必將是不留情面的。
如今立陶宛在歐盟面前哭的有多慘,當初在面對我國的警告時就有多囂張。除了立陶宛之外,妄圖在臺灣問題上得到政治紅利的國家還不在少數,如今一個實例就在眼前,是合作還是制裁,這些國家會做出正確的選擇麼?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