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時隔7年“捲土重來” 預計會導致全球氣溫飆升

APD NEWS

text

當地時間7月5日,美聯儲公佈6月會議紀要。會議紀要顯示,幾乎所有美聯儲官員在6月會議上都表示,可能會進一步收緊政策,但收緊速度要慢於2022年初以來貨幣政策的快速加息。官員們普遍表示,未來的貨幣政策收緊將以較慢的速度進行。考慮到對經濟增長的擔憂,決策者們在本次會議上決定不進行加息,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不變,使基準基金利率停留在5%至5.25%的區間。官員們認爲,保持目標利率範圍不變將使他們有更多時間來評估經濟在實現最大就業和價格穩定目標方面的進展情況。

紀要指出,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滯後性存在不確定性,儘管總體通脹在過去一年有所緩和,但核心通脹自年初以來並未顯示出持續的放緩趨勢。由於通脹遠高於委員會設定的長期2%目標,官員們預計需要一段低於趨勢增長的時間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勞動力市場疲軟,以實現總供給和總需求更好地平衡,並足夠減輕通脹壓力,使通脹在一段時間內迴歸到2%水平。

世界氣象組織7月4日發佈公告確認,熱帶太平洋七年來首次形成厄爾尼諾條件,這可能導致全球氣溫飆升、破壞性天氣和氣候模式的出現。

根據該組織最新預測,厄爾尼諾現象在2023年下半年持續的可能性達到了90%,此次厄爾尼諾至少爲中等強度。世界氣象組織表示,這增加了未來12個月全球氣溫創紀錄升高和發生破壞性天氣的可能性。

上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始於2015年,結束於2016年。

該組織還稱,這份最新公告結合了世界各地的預測結果和專家指導意見,並遵循了包括美國和日本在內的幾個國家機構今年早些時候發表的類似聲明。

連日來,我國多地也出現持續的高溫天氣。有關專家對此表示,這也是受厄爾尼諾現象推升全球氣溫的影響,預計2023年或2024年將打破2016年的全球最暖紀錄,成爲史上最暖年。

強勢登場的厄爾尼諾有何特徵?

世界氣象組織介紹稱,厄爾尼諾是太平洋赤道中東部海域水溫異常升高引起的一種氣候現象,平均每兩年到七年發生一次,通常持續9至12個月。這是一種自然發生的氣候形態,與熱帶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海洋表面溫度變暖有關,但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化也成爲其發生的背景。

世界氣象組織祕書長塔拉斯說:“厄爾尼諾的出現將極大增加打破氣溫紀錄,引發全球許多地區、海洋更極端高溫的可能性。”

他指出,氣象組織宣佈這一消息是向世界各國政府發出信號,動員各國提前準備,遏制厄爾尼諾現象對健康、生態系統和經濟的影響。他強調,“對與這一重大氣候現象相關的極端天氣事件進行早期預警並提早採取行動,事關拯救生命和生計。”

路透社報道稱,上一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是在2015年至2016年出現,加上人類活動產生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全球變暖,導致2016年成爲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世界氣象組織稱,這一紀錄或將很快被打破。

世界氣象組織在今年5月的報告中曾預測,未來5年中至少有1年,甚至整個5年期間,有98%的可能性成爲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年份,打破2016年厄爾尼諾異常強烈時創下的紀錄。考慮到厄爾尼諾對全球溫度的影響通常在其形成的第二年展現出來,因此可能在2024年最爲明顯。這也可能讓2024年成爲第一個超過《巴黎協定》設定的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目標的年份。

世界氣象組織區域氣候預測服務負責人威爾弗蘭·穆福馬·奧基亞(Wilfran Moufouma Okia)告訴路透社:“很難告訴你是今年還是明年”,“我們所知道的是,在接下來的五年裏,我們可能會迎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世界氣象組織預計今年冬天厄爾尼諾現象將變得更加突出。該組織在聲明中寫道:“由於海洋-大氣耦合較弱,仍存在一些不確定性,這對厄爾尼諾現象的放大和維持至關重要”,“預計熱帶太平洋還需要大約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完全形成耦合。”

厄爾尼諾有哪些典型影響?

世界氣象組織介紹稱,雖然厄爾尼諾有許多典型的表現,但從歷史來看,沒有兩次厄爾尼諾事件是完全相同的。

在典型的厄爾尼諾現象中,全球平均氣溫將出現上升,結合人類污染排放等活動,往往會產生嶄新的國家和全球氣溫紀錄。

對於具體地區的影響方面,世界氣象組織概括描述稱,厄爾尼諾一般會導致南美洲南部、美國南部、非洲之角和中亞部分地區季風增強,從而導致降雨量增加,也會在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和南亞部分地區形成相反效應,造成嚴重乾旱。在北半球夏季,厄爾尼諾現象帶來的暖水可以加劇太平洋中部/東部的颶風,同時又可能阻礙大西洋盆地的颶風形成。

世界氣象組織警告稱,厄爾尼諾現象形成機率在今年5月至7月爲60%,7月至9月升至80%。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4月發佈“厄爾尼諾觀察”警報,也作出類似預測。

塔拉斯表示,儘管此前3年的拉尼娜現象對全球氣溫起到了暫時的“緩衝”作用,但過去8年仍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8年。

據新華社報道,國際科研機構“世界天氣歸因聯盟”預計,受此影響,西班牙、葡萄牙、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今年出現破紀錄熱浪的可能性“至少增加100倍”。

世界衛生組織在上個月表示,正在爲與厄爾尼諾有關的病毒性疾病傳播增加做準備,例如登革熱、寨卡病毒和基孔肯雅熱等。

世界衛生組織環境、氣候變化和衛生司司長瑪麗亞·內拉(Maria Neira)告訴路透社:“我們可以合理地預計,由於氣溫的升高,傳染病的發病率會增加。”

今年全球多地乾燥悶熱

據新華社消息,北美洲今年夏天遭遇了高溫天氣。在美國南部得克薩斯州、佛羅里達州等多地,不少城市不得不開放避暑中心供人們納涼。美國緊急事務管理部門預測,熱浪或將在南部引發暴雨、狂風、龍捲風等惡劣天氣。

加拿大則持續受到野火影響。今年以來,加拿大野火過火面積總計超過4.7萬平方公里,使得今年成爲加拿大進入21世紀以來野火火情最嚴峻的年份。

在歐洲,今年春天是西班牙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春天,也是第二乾燥的春天。法國三分之二的地下水低於正常水位,部分地區還出現森林火災。

北歐地區的氣溫也在升高。預計未來幾天,芬蘭氣溫將達到30℃——這對北極圈附近國家來說相當罕見。挪威、瑞典、丹麥、芬蘭等地發生小規模野火,如無大量降雨,還可能繼續惡化。

在亞洲,東南亞和南亞地區自4月份起就已出現高溫天氣,屢屢刷新當地高溫紀錄。

中國氣象局今夏也提前預警了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現象已在路上,我們要爲極端天氣應對做好準備。”在6月13日舉行的線上媒體通氣會上,中國氣象局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說道。

據中國天氣網報道,對於中國而言,厄爾尼諾的出現一般會使得夏季風明顯減弱, 季風雨帶位置偏南, 所以南方地區更容易出現洪澇災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入梅時間往往也會推遲。與此同時, 華北等地降水偏少,容易出現乾旱。夏季東北地區和南方氣溫往往較常年偏低, 容易出現“涼夏”,冬季北方地區冷空氣活動較弱,更容易出現暖冬,霧霾天氣也可能增多。

例如,據新華社報道,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發生的厄爾尼諾事件帶來明顯高溫熱浪,2009年秋季至2010年春,我國西南地區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嚴重的秋冬春連旱。

不過,中國天氣網報道指出,需要說明的是,厄爾尼諾對中國天氣氣候的影響是間接的、複雜的,而且也只是衆多影響因素之一,所以每次的具體情況還是有一定差別的。

“各地都應針對厄爾尼諾事件的發展做好應對準備。”周兵表示,高溫熱浪事件對當地工農業生產、水資源、生態環境、能源保供、人體健康及人們生活等造成諸多不利影響,持續性的極端高溫極易誘發複合型氣象災害,迫使乾旱爆發速度越來越快,促進全球範圍內由緩旱向驟旱的轉變。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