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Shannon
一項研究報告說,中國比特幣“礦場”的年能源消耗量預計將在2024年達到頂峯,約爲297兆瓦 —— 或超過意大利在2016年的使用量。同時,“礦機”的年碳排放量將達到峯值1.3億公噸,或超過捷克、卡塔爾等國在2016年的碳排放總量。
這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康奈爾大學和薩里大學的研究人員於週二發表在同行評議的《自然通訊》雜誌上。
比特幣挖礦機是獲取比特幣的方式之一。所謂的“開礦”是指使用計算機下載挖礦軟件然後運行特定算法,與遠方服務器通訊後可得到相應比特幣。任何一臺電腦都能成爲挖礦機,只是收益會很低。專業“挖礦機”安裝有專業芯片,多采用安裝大量顯卡的方式工作,耗電量極大。而存放這些“挖礦機”的場所,則被稱之爲“礦場”。
由於比特幣的開採屬於高度密集型耗能。在中國,大多數“礦場”位於供電資源豐富的省份,如內蒙古、四川、雲南和新疆,因爲在這些城市的電費價格相對較低。
根據劍橋大學2月份的一項分析報告估計,該行業每年越消耗121兆瓦電,大約佔世界能源產量的0.5%。
比特幣自2008年以來一直存在,但其價值在過去一年中迅速飆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採礦者”加入了這一行業。
《中國科學報》週三援引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員姜尚榮的話說:“這個新興行業的碳排放對中國的氣候中立目標有着潛在的阻礙。”
最初,“開礦者”們使用通用計算機上的基本中央處理單元,然後他們轉向能提供更多功率的圖形處理單元,再後來又轉向特定應用的集成電路。
該研究表示,硬件的快速發展和激烈的競爭大大增加了比特幣開採的資本支出,同時也導致了大量的能源消耗。
該研究還對比了不同的碳排放政策所達到的效果。其中包括限制比特幣開採的權限,場地監管和實施碳排放稅。然後發現,場地監管是最有效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火媒發電資源豐富地區的比特幣礦場被勸說搬遷到水力發電資源豐富的地區,這可以充分利用價格相對較低的剩餘能源成本。
在實施碳稅的情況下,比特幣“採礦者”將被收取兩倍的排放費。但研究人員表示,這對減少碳排放強度的效果有限。“比特幣區塊鏈運行的證據表明,隨着區塊鏈技術更廣泛的使用和應用,新規定應該以環保的方式來設計和安排。”
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一旦中國將氣候目標分配給各個省份,比特幣“開礦者”就很難通過搬遷來逃避監管。
他說:“當中國的氣候目標在省一級城市實施時,比特幣“礦區”將無處可逃。即使是可再生能源豐富的省份也不太可能會接受這些項目,因爲他們更傾向於能夠爲當地經濟作出貢獻的、能源密集型的項目。”林伯強指出, “比特幣礦場只消耗電力,對當地經濟沒有任何貢獻。”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