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號組網成功,中國更早地邁入信息時代

亞太日報

text

6月23日上午10時23分,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宣佈:北斗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表明中國順利完成北斗全球系統星座部署和北斗三號系統組網成功。

衛星導航是人類對空間和地面物體(無論是運動還是靜止)定位的技術系統。早在2000年,中國就打造和使用第一代北斗系統,提供區域定位服務。2012年底,中國的第二代北斗系統又開始爲亞太用戶提供區域定位服務。到了2015年中國開始建造第三代北斗系統(北斗三號),部署全球衛星網絡。

北斗三號由3顆靜止軌道衛星、24顆中地球軌道衛星和3顆傾斜同步軌道衛星30顆衛星組成的系統可以提供全球定位服務,而且預計在2035年建成以北斗爲核心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PNT)。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認定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四大核心供應商分別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NASS)和歐盟伽利略定位系統(Galileo)。事實上,北斗三號系統組網成功不僅意味着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不僅先於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運行,或許還能與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媲美。

北斗三號系統的精度能爲民用用戶免費提供10米精度的定位服務、0.2米/秒的測速服務、誤差不超過10納秒的時間服務。並且將爲付費用戶提供更高精度等級的服務。電磁波以30萬千米/秒的光速傳播,若衛星時鐘有1納秒(十億分之一秒)時間誤差,會對物體產生30釐米距離誤差。北斗三號系統能提供誤差不超過10納秒的服務,而且如果付費,精度更高,對物體距離測定不會超過3米誤差。這對於軍用更是有着重要意義。事實上,高精尖的北斗導航系統早就進入公衆的日常生活,服務於人造福於人。目前中國已經有超過70%的手機用戶在使用導航系統,這正是北斗導航系統的功勞,只是相當多的人並未意識到。

此外,北斗三號系統並非只是用於導航和軍事,在人們的生產、工作和生活中有更多的用途。歸納起來,它有實時導航、快速定位、精確授時、位置報告和短報文通信服務五大功能。在北斗三號系統組網之前,中國已經有約10萬艘出海漁船安裝了“北斗”用戶機。後者不僅可以爲船隻導航,還可以通過北斗系統獨有的短報文通信技術,報告船隻位置和船上人員的情況,有利於船隻的安全航行。

北斗三號系統的組網成功更爲重大的意義是,中國能更早地跨入信息文明和生態文明時代,並且讓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信息技術的進步,能大大減少生產、生活中物質原材料的數量,也減輕了環境的生態負擔,更解放了人,優化了生態系統,成爲生態文明的技術支撐。這便是信息文明與生態文明的結合點。

無論是北斗一號還是三號系統,都可能參與到信息技術和創造技術文明中,它不只是導航、手機定位、電子地圖,而是會更廣泛地與智能產業和時空信息密切相關,產生各種前所未有的新型生產、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經濟模式,更好地造福於社會。

當北斗系統使用於農業時,一方面能實現農機遠程管理與精準作業,既減少人工,又能精確計算機械作業(播種、施肥、收割)的頻率、位置、路線。在北斗三號系統之前的二號系統,就已經服務農機設備5萬多臺,使農機油耗節省10%,農業產量提高5%。

另一方面,當北斗三號系統更多地參與農業,作用就更深更廣。它能提高肥料、殺蟲劑等的使用精度,準確調節溼度和預測作物成長週期,既節約成本,又減少污染,還能大幅提高產量。粗略的估計是,北斗系統與智能和5G結合,對於農業生產平均成本能夠降低15%,平均增產可以達到10%。而且,隨着北斗三號系統與人工智能和網絡的進一步結合,未來的生產效率會更高。

當然,北斗三號系統對於建設智慧城市和智慧農村更是大有用武之地,它可以作爲物聯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用在感知、網絡兩個層面。如果在物流車輛上安裝北斗設備,結合自身的物流大數據,就會形成物流智慧管理,既可以實時和隨機調整車速和路線,也能保證駕駛安全,還能讓物流更爲快捷。

因此,北斗三號系統的意義是全方位的,它是將中國推向信息文明和生態文明,並讓二者結合起來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