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艾仁
隨着俄烏戰爭進入第四周,俄烏談判進展艱難的同時,烏克蘭尋求扭轉戰局。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烏克蘭16日表示,已對基輔和其他重要城市的俄軍發起反攻,烏軍在伊爾平、布卡和霍斯托梅爾等外圍城鎮進行反擊,並在南部港口米科拉耶夫的南部和東部推進攻勢,向被俄軍完全佔領的赫爾鬆方向移動。
當天,俄外長拉夫羅夫透露,俄烏雙方談判進展艱難,但有一定希望達成妥協。俄羅斯代表團團長梅金斯基表示,烏方提議在烏克蘭領土上建立一個效仿奧地利或瑞典模式、可以擁有自己軍隊的非軍事化國家。
隨着俄羅斯和北約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對抗升級,對核戰爭的擔憂籠罩着全世界。一些分析人士認爲,雙方無意中陷入直接衝突的風險不大,但卻在不斷增加——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會發生核戰爭。
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週一警告稱,無論是偶然還是蓄意,“曾經不可想象的核衝突前景,現在又進入了可能發生的範圍內”。
英國退役空軍元帥愛德華·斯金格在接受BBC採訪時也表示,從當前處境到使用核武器的對抗,“可能只有幾步之遙”。他認爲,這也解釋了爲什麼以拜登爲首的西方領導人最近採取了直接且一致的立場:對俄實施嚴厲制裁,並持續向烏克蘭提供援助。
一般而言,有兩種情況可能導致核衝突:一種是故意製造的核戰爭,即一方決定先發制人進行核攻擊,如二戰;另一種是無意導致的核戰爭,如一方誤認爲自己遭到核攻擊而發射核武器。
俄羅斯此前表示,當國家生存受到威脅時,他們將保留使用核武器的權利。普京上個月也下令將俄軍威懾力量調至特殊戰備狀態。《紐約時報》的報道指出,空前規模的制裁,赴烏“志願軍”的出現,西方對烏克蘭越來越大膽的軍事支持,以及俄軍在戰場受挫,都可能加劇俄羅斯的恐懼情緒。當北約和俄羅斯劍拔弩張,爭先恐後做出反應時,一些小誤會或者挑釁行爲,都可能導致局勢失控,滑向核戰爭。
北約前副祕書長亞歷山大·韋爾伯強調,西方領導人已經得出結論,俄羅斯在重大危機中使用核武器的計劃是認真的,這增加了發生災難或失誤的風險。德國漢堡大學核戰略家烏爾裏希·庫恩也表示:“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極低,但不是零。這是真實存在的,甚至可能會增加。”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國際問題專家此前開發了一個核戰爭模擬系統,推演美國/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爆發核戰爭的後果,預計這樣一場針鋒相對的較量可能在幾小時內讓3400萬人死於非命。
那麼,世界真的會陷入核衝突嗎?亞太日報特約評論員董一凡認爲,此前普京總統曾下令讓俄羅斯核力量“進入最高戒備狀態”,國際輿論開始討論核戰爭的問題,但當前形勢轉化成第三次世界大戰般的核戰爭實際可能性不大。從美俄冷戰期間到現在,核力量一直被視作威懾而非真正投入使用,雙方在危機管理、管控衝突等方面具有很多經驗也有相關緊急溝通機制。目前炒作所謂核衝突的聲音更多是西方持續渲染俄羅斯威脅,不斷對俄羅斯污名化以求政治和經濟孤立施壓制造合理的藉口。
上海政法學院上合基地文獻信息部副主任孫頻捷表示,烏克蘭衝突的久拖不決以及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步步緊逼都可能使得整個俄烏衝突處於失控的邊緣。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西方政客雖然擅長操弄輿論,但是其本身也容易被輿論綁架,在制定對俄政策時“騎虎難下”,陷入難以自拔的對抗旋渦中。烏克蘭的演員總統澤連斯基的各種作秀更是加劇了目前國際輿論對美國政策的綁架,這種巨大外部壓力在冷戰時期是不會存在的,以至於被媒體逼急了的美國總統拜登和白宮發言人數次怒懟記者,稱美國不想捲入第三次世界大戰。而此前普京提高核威懾力量警戒級別的行爲也促使國際社會對爆發核衝突憂心忡忡。一旦俄烏戰局惡化,被戰爭與制裁拖累而變得極度衰弱的俄羅斯在面對西方制裁導致的嚴重經濟與社會危機時,是否依然會保持冷靜,恪守不使用核武器的底線是任何人都無法保證的。
孫頻捷指出,如果普京繼續以展示戰略核力量來威脅西方,甚至以此要挾西方取消針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那美俄之間爆發誤判的可能性將進一步增加,在雙方都繃緊神經的時刻,任何微小的失誤都有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災難。前幾天,印度向巴基斯坦“誤射”了一枚導彈,已經引起了國際社會對這種“失誤”嚴重的憂慮。因此,雖然在開戰前五個常任理事國共同發表過不發動核戰爭的承諾,但是在面對生死存亡危機的時刻這種承諾很難被完全遵守。總之,俄烏衝突的長期化,以下美俄關係的徹底惡化已經嚴重惡化了全球安全環境,美國不留餘地逼迫俄羅斯將是一個嚴重的戰略錯誤,希望已經被所謂“政治正確”衝昏頭腦的西方政客及其民衆在感受到核衝突的毀滅性災難前景時能夠恢復理智,推動俄烏衝突儘快結束,通過對話而不是制裁與欺凌來處理國家間關係。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