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返鄉人員信息被泄,“抗疫”不能成“恐鄂”

亞太日報

text

這個鼠年過得註定不尋常,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消息依舊在刷屏,令人牽念。但在各種新聞速報、防疫科普等消息之外,有一類信息的轉發、傳播讓人五味雜陳。

據網友爆料,多地武漢返鄉人員配合調查後個人信息被泄露,包括姓名、家庭住址、電話、身份證號、返回車次,甚至高考成績等信息,表格在各個老鄉羣和小區羣裏傳播,不少人反映被陌生人通過電話、微信騷擾。

今年是大年初二,本是春節期間探親的“高峯日”,但絕大多數人爲了自己和親人的健康,也都主動“閉門謝客”。是的,這場上下齊心的戰役中,沒有人是局外人。但需要明確的是,在這場戰役中,“新型冠狀病毒”是我們唯一的、共同的敵人。那些感染者,是不幸被病毒擊中的戰友;武漢乃至湖北民衆,則是主戰場上的戰士。

他們有的爲了防止“攜帶病毒而不知”,主動選擇留守武漢;有的在疫情大規模傳播以前已經回鄉,也主動接受了排查並自我隔離;有的甚至近期沒有到過湖北,而只是身份證號前兩位是“42”。

武漢某大學生微博。

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非常時期從大局出發,按照要求配合體檢、如實填報個人信息,這是他們對這場疫情阻擊戰做出的權利讓步。有關部門收集這些信息的目的,是準確掌握潛在的風險點;保護好武漢返鄉人員的個人隱私安全,是信息收集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可就目前看,這些信息有無得到妥善保管,顯然存疑。

網絡上大肆傳播的個人信息,首先傳遞出的是冰冷的信號——“警惕這些人”。在微博上,一名從武漢返鄉的大學生髮文,言辭懇切地說——“我們不只是那些excel表格裏一個個冰冷的、彷彿洪水猛獸的名字……我們也是曾經給予社會溫暖的人,我們不需要太多,只希望得到一點尊重。”

更重要的是,隨意泄露和傳播個人隱私信息,也是對國家有關法規的直接違背。面對疫情,想盡辦法阻斷傳染源擴散路徑,確實很有必要,但這也絕不是趁機違法蠻幹的藉口。恰恰相反,越是在非常時刻,就越需要恪守法律法規、越是要敬畏個體的權利,既包括知情權,也包括隱私權。也只有恪守法律的準繩,做到“急而有序、忙而不亂”,才能防止疫情問題引發更多“次生問題”。

傳染病防治法。

這類“次生問題”不只是隱私被泄露。有網友反映,由於自己身份證是武漢的,無法辦理酒店入住;還有在武漢打工的回鄉者,被父老鄉親堵在家裏喊話,讓他們“滾回武漢”。我們目前無法確認這些網友留言是否完全客觀,但這種“談鄂色變”的“恐鄂心態”確乎存在。

而這種對武漢人乃至湖北人的標籤化、妖魔化,將這場原本應一致對外的“抗疫戰”,首先變成了一場內耗。湖北省有近6000萬人口,我曾經也是武漢的一名大學生,他們和我們一樣,大多數都是恪守本分、沒經歷過什麼大風大浪的普通人,如今交通受阻又面臨着嚴重的疫情,已經承受了相當大的壓力,實在不該再承受其他地方的“心理隔離”。

當然,由於此次外地的疫情具有明顯的輸入性特徵,其他城市的嚴防死守也是不得已而爲之。但這種“嚴防”不該把武漢人簡單粗暴地標籤化,也不宜以折損個體權利爲代價。

這也要求各級政府、管理部門對個人信息的索取謹守“必要性”原則,不主動索取與疫情無關的個人信息,同時加大對信息的保護力度,對故意泄露信息行爲予以嚴厲追責。

另一方面,在做好“防控”的同時,也要做好配套服務,保證武漢返鄉人員以及武漢遊客的基本權利——我們看到,在廣東等一些地方,爲武漢朋友提供了免費的賓館,“讓武漢同胞在異鄉先解決溫飽,才能戰勝疫情”。這些做法既有利於集中進行消毒防控,也溫暖人心。

還是那句話,在這場疫情當中,“新型冠狀病毒”是我們唯一的、共同的敵人。保護好自己、保護好戰友,凝聚抗疫合力,才能團結一切力量戰勝病毒——此時的內耗,則是對病毒的“助攻”。氛圍越緊張,越要呼喚理性;事態越反常,就越需要敬畏法律與權利。

本質上,該被嚴防死守的,是疫情而不是武漢人。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