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餘年來,武漢大學見證了海內外無數學子的青春和成長。疫情動向牽動着全球武大學子的心,他們迅速行動起來。
1日凌晨0點23分,記者聯繫上武漢大學北京校友會醫學分會祕書長李大林時,他正在深圳親屬家中剛剛下單一筆醫用口罩。負責審覈採購資源的李大林連日來都是凌晨三四點睡下,早上七八點起牀,每日需篩選百餘條醫療物資採購信息。
武漢大學北京校友會執行會長喻杉介紹,1月23日晚10點,武大北京校友會響應號召,發起爲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衆籌防護物資,短短39小時即籌款16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我們全天24小時隨時能找到相關責任人,每天收到數千條留言提供各類信息。”
從1月24日開始,武漢大學北京校友會即着手組建起核心團隊,4天內組建完成近百人團隊。其中,核心團隊完成了從1月24日到27日的“黃金72小時”採購過程,這也是武漢大學北京校友會前期完成有效採購的重要時間段。回顧百人團隊組建過程,武漢大學北京校友會研究生分會負責人感慨到,“大家完全不認識且專業背景不同,但做到了一天內有序化、兩天內流程化、三天內規範化,真讓我吃驚!”
“現在符合標準的醫用口罩資源非常稀缺。”李大林告訴中新網記者,百餘條物資信息中,95%可能都不符合醫用標準,只有符合標準的物資纔會進入付款、發貨、物流等後續流程。
不及時下單就會沒貨,但嚴格甄別才能保證物資有效可用。爲了不錯過寶貴的醫療資源,除去四五個小時的睡眠時間,李大林整日盯着手機,“看到好資源,無論是幾點都要跟下去,買不到就會錯過。”
“採購醫療資源對專業性要求非常高,採購難點主要在於物資鑑別和語言問題。”李大林向中新網記者介紹,醫療物資涉及到的品種和語種很多,繁雜的物資鑑別和語言翻譯,以及支付、物流等後續流程都依託於武漢大學北京校友會100多人的團隊,通過專業、細緻、嚴謹的工作完成,其中採購小組由醫學分會校友組成,翻譯小組由外語分會校友組成。
儘管身體健康,但是李大林疫情期間仍然和家人幾乎處於“隔離”狀態。“我一直一個人關在房間裏打電話、開線上會議、篩選採購信息,抽時間洗漱一下就趕緊回房間工作,家人不知道我什麼時候吃飯睡覺,偶爾打照面,我經常是蓬頭垢面。”
“因爲我們的專業性和嚴謹度,政府在採購清關、證明開具等方面給我們開闢了綠色通道。目前,我們校友會團隊基本打通採購、支付、審定、物流等環節,各項工作正流暢進行。”李大林說,“國家這麼重視,總體來講這場戰‘疫’我還是很有信心。”
“還記得拿下第一單時的緊張、高興和激動,大家只盼着那些口罩和防護服能儘快克服重重障礙抵達武漢,成爲醫生護士們的盔甲,保護他們、保護武漢。”武漢大學北京校友會法學分會祕書葉靜說。
截止到1月30日19時,武漢大學北京校友會已收到捐款總金額約1877萬元,支出約541萬元,主要用於購買防護服、醫用口罩、外科手套、護目鏡、空氣消毒機等醫療物資。爲了確保公開透明,武漢大學北京校友會每天通過社交媒體平臺更新捐款總額和物資採購明細,並緊急開發上線捐贈人捐贈數目在線查詢系統。
一家公益組織一直想爲疫情防控貢獻力量,但找不到貨源。得知武漢大學北京校友會的捐贈行動後,他們委託校友會幫忙向湖北一些地市級醫院進行捐贈。記者截稿時,2000件手術服正在發往湖北省陽新縣人民醫院的路上。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