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牀確診、疑似、密接、發熱患者的核酸檢測要全面清零!”
隨着武漢市一聲令下,社區、醫院、疾控部門持續加力,截至2月21日,“四類人員”存量核酸檢測清零。2月22日開始,各部門一鼓作氣,力爭當日新增當日清零。
當天樣本當天送檢
“您好,請您拉下口罩,張大嘴。”2月22日,在武漢市新華路紐賓凱隔離點,由武漢市中心醫院醫護人員組成的8人核酸採樣小分隊正在緊張有序地爲95名密切接觸者採集咽拭子標本。當天,還有310人等待他們採樣。
連日來,武漢社區、隔離點、醫院等地大面積採樣,通過大排查來篩查甄別新冠肺炎患者。
朱貽芬是武漢市中心醫院婦科門診的一名護士,曾有10年呼吸科工作經驗。一週前,醫院組織醫護人員下社區,爲隔離點患者採集核酸檢測樣本,朱貽芬自告奮勇。
採集咽拭子標本是確診和排查新冠肺炎的重要環節。“採集時,我們需要使用咽拭子同時擦拭患者的雙側咽扁桃體及咽後壁,操作時,直面患者口腔的飛沫,有的患者咽喉很敏感,受到刺激時會咳嗽、嘔吐,所以每採集一次樣本,都意味着一次感染風險。”朱貽芬介紹。
除了必戴的眼罩、N95口罩和穿戴防護服外,朱貽芬還要戴一個正壓頭套。這樣標準防護穿戴需要一個小時,穿上不久就會呼吸困難,頭暈眼花,全身被汗水溼透。
“405名患者需要連續工作八九個小時,這麼趕是因爲當天採的樣本,必須當天送檢。”朱貽芬說。
據瞭解,武漢市中心醫院已有20餘名醫護人員下沉江漢區近20個社區,爲1000餘名“四類人員”採集咽拭子。
檢測能力提高六成
朱貽芬採集的樣本,將送到武漢市中心醫院檢驗科檢測。在武漢,現有40家相關機構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可自行檢測的醫院有26家。
武漢市第一醫院現收治病人數1089人,是武漢市定點醫院中收治病人數最多的一家醫院。疫情發生後,該院醫學檢驗科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是武漢市最早開展新冠肺炎核酸檢測的四家醫院實驗室之一。
該院檢驗科副主任技師胡志敏介紹,剛開始,檢驗人員全手工操作提取核酸、上樣,全程需要2名工作人員,即使一刻也不停歇工作7小時,也只能完成93份樣本的檢測,最大檢測能力只有186人次/天。
由於核酸檢測能力有限,武漢“四類人員”核酸檢測存量一度巨大,確診速度受限。2月初,上海市選定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新型冠狀病毒全自動核酸提取儀10臺套、10萬人份的耗材和試劑捐贈給武漢,並於2月9日下午調配2輛大型集裝箱貨車緊急裝車,星夜馳騁,於2月10日上午8時抵達武漢,分別送至武漢市第一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黃陂區人民醫院等9家市屬醫院和礄口區疾控中心共10家醫療衛生機構。先前抵達的10名工程師立即協調、安裝、調試和培訓。
2月15日,該設備在武漢市一醫院投用,胡志敏感到檢測“大提速”:“大大減少了標本處理時間,比以前的半自動儀器平均快1個小時,比全手工操作平均快2個至3個小時,全天可以檢測465人份,檢測能力提高60%,這意味着一天就有279名患者免於苦等。”
據悉,該10臺設備現已投用8臺,全部投用後,每天最多可完成檢測量5000人份,約佔該市日均檢測量1/3。
多機構分擔“去存量”
2月22日,武漢市礄口區疾控中心基因擴增實驗室李琛,驅車前往位於該區設在蔡甸區的江漢大學隔離點收集樣本,“這裏有300個密切接觸者的樣本要拿回去檢測”。
在武漢市“存量清零,新增當日清零”的號令下,對尚不具備自檢能力的醫療機構和隔離點的樣本,由轄區疾控中心就近轉運至有檢測能力的相關機構檢測。各區疾控中心每天必須滿負荷運轉,確保轄區內當天採集樣本全部轉送至檢測機構。
礄口區現設有24個區級隔離點,30多個街道隔離點,還有1家沒有自檢能力的醫院,礄口區疾控中心每天要前往這些地方接收、轉運樣本。
該疾控中心主任劉識介紹,自2月8日開展首批覈酸檢測以來,首批檢測樣本僅24份。上海捐贈的設備投用後,每天12個小時滿負荷運轉,每天檢測量可達200人份。
爲了不留存量,當日新增當日清零,該中心需要將大量樣本轉運至同濟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平安好醫檢測中心、千麥醫學檢驗所等有檢測能力的機構。該中心已累計轉運樣本1萬人次,平均每天約1000人次。
一天凌晨0時19分,該中心值班人員接到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電話,有6份標本急需送檢,而當天樣本已接收完畢。該中心立刻四處聯繫樣本檢測接收機構,當把樣本送檢返回單位已是凌晨4時,而新的一天緊張忙碌的工作又即將開始。
“任務確實繁重,但只要採了樣,就必須收集,應檢盡檢。”劉識說。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