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產協議達成後油價仍“跌跌不休” 外媒這樣解釋原因

亞太日報

text

經歷四天數輪磋商,歐佩克與非歐佩克成員國在4月12日“艱難”達成減產協議,然而國際油價卻沒有應聲上漲,反而在接下來的兩天持續下跌。15日,WTI已跌至每桶20美元以下,相比減產前跌幅超10%。市場分析稱,直接原因在於一份美國能源信息局(EIA)發佈的最新原油庫存報告。

當地時間4月15日,EIA最新報告顯示,10日當週原油庫存錄得增加1924.8萬桶。美國原油庫存變化值已連續12周錄得增長,漲幅續刷紀錄新高。外媒普遍認爲,這進一步增加市場對全球石油供應過剩的擔憂。

就在幾天前,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12日就石油減產達成協議,決定今年5月至6月間將日均原油產量削減970萬桶,從今年7月至今年12月將減產規模縮減至每日800萬桶,從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將減產規模縮減至每日600萬桶。這是自歐佩克成立以來,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達成的最大規模減產協議。

減產協議達成後,國際油價短期回升,隨後出現震盪。德國商業銀行石油分析師尤金•溫伯格分析稱,無論歐佩克多麼努力地試圖讓市場相信它的實力和決心,迄今爲止都未能成功。僅14日一天,WTI跌幅就超過10%。

英國路透社刊文稱,“歐佩克+”達成的減產協議於5月纔開始執行,再加上達成協議之困難已經消化了市場的預期。另外,美國、加拿大等非組織成員的減產計劃不明晰,而歐佩克產油國的減產決心和執行力度還需觀望。

文章補充說,實際上這些產油國已經在近兩週大幅提高產量,所以實際減產效果將大打折扣,包括墨西哥、伊朗、利比亞和委內瑞拉等國並非自願減產。市場普遍對減產協議的執行力度持懷疑態度。

國際能源信息署(IEA)15日警告稱,史上最大規模減產無法抵消25年來最嚴重的石油需求下降,預計國際油價將進一步下跌。EIA提醒市場要做好準備,石油日需求量將比去年低2900萬桶,達到1995年以來最低水平。即使下半年各國旅遊限制解禁,預計2020年需求將較2019年每日減少930萬桶,抵消近10年的增長。

IEA同時表示,目前沒有任何可行的協議,能夠削減過剩供應,抵消新冠病毒對石油需求的影響,但該計劃卻是一個“堅實的開端”。

美國CNBC新聞網15日援引美國能源部長布洛伊萊特的話表達了類似觀點,疫情期間,這份石油減產協議可以“遏制對市場造成的損害”,如果沒有達成協議,國際油價可能會比現在更低。減產協議達成後,油價仍下跌了10%,因爲投資者不相信減產會緩和疫情對石油供需造成的破壞。但是,價格反彈不是目的,相反減產可以阻止市場遭受更嚴重的打擊。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