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寧縣“依苗助農 ”:村民培育鬆苗如呵護“嬰兒”

李晴晴

text

4月的甘肅黃土塬上,田間綠意初顯。正午陽光下,甘肅慶陽市寧縣盤克鎮前渠村村民張蓮娥蹲在地邊,不斷將手中的泥土慢慢撒入油松幼苗營養鉢中,她說這樣可以保持幼苗的水分。

此時正是培育苗木的黃金時節,村民們正在地頭忙着育苗。“明年就可以開始上市了”張蓮娥期待着2畝地培育的40多萬株油松苗“能賣個好價錢”。在前渠村,如同張蓮娥一樣,通過培育林苗的村民都過上了充裕的生活。

油松育苗,要細心照顧。盤克鎮前渠村苗木繁育產業就是這項工程的縮影。張蓮娥一家人已經連續育苗7年,她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說,“剛下籽之後,澆水量得控制好,水多了根會腐爛,水少就乾死了。天天得上地裏轉轉,怕天旱,怕鳥吃籽。就像照顧幼兒一樣,需要細心和耐心。”

位於黃土高原腹地的甘肅寧縣,子午嶺林緣區屬黃河中游黃土高原溝壑區,常年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幾十年來,當地農民都以種植小麥等傳統農作物爲生。

子午嶺林區是黃土高原目前保存較好的一塊天然植被區,是黃土高原中部地帶重要的生態公益林。從2014年開始,慶陽開始實施“再造一個子午嶺”工程,目前已累計完成苗林結合培育逾620萬畝。

“再造一個子午嶺”工程用綠色經濟理念實現產業化,結合苗林培育產業,將增加農民收入納入其中,不僅讓那些原本荒蕪的山頭披上了綠裝,也讓當地22.3萬戶農民從綠色發展中獲得紅利。

張蓮娥給記者算了筆賬,2畝地育苗40萬株,每株成本0.2元,出售價按照0.6元計算,除去人工,可以賣到十多萬。而且樹苗每年的價格都不一樣,年份越高價錢越高。

當地以川臺地容器繁育小苗,宜林荒山地定植大苗。從2006年開始,寧縣春榮鄉三曹村農民宋升印就承包了村上的3800畝林場,定植了刺槐、雲杉、油松等苗木。2012年,他聯合村上7位種苗大戶,共同投入資金1000萬元,成立了麗景苗木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擁有林區1萬多畝。

記者來到宋印升所承包的林場,見到村民們正忙着用吊車將5米高的油松裝車運往陝西楊凌。宋升印說,苗木主要銷售給北京、河北、內蒙、陝西等地。

播綠十四載,造林不間斷。“前些年,幾乎每天都在山上,春秋造林,四季務林。忙不過來就僱請本村村民。”宋升印說,現如今,該地一層層濃綠的苗木從塬面覆蓋到了溝底。

很多村民之前在外務工,家裏的承包地撂荒。宋升印組建的合作社以村民土地入股形式承包。他說,“按照合同,農戶苗木出售後就有分紅。”

據瞭解,2019年,慶陽市銷售各類苗木約2.27億株。其中外銷8635萬株,本地銷售1.41億株,銷售總額達5.76億元,實現苗木產值25億元。今年開春以來,苗木銷售逐步升溫,目前當地已銷售各類苗木1190萬株,實現銷售收入1381萬元。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