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丹瑋
2022年2月,俄烏衝突全面爆發後,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了嚴厲、長期的經濟制裁措施。作爲世界的能源供應大國,歐盟40%的天然氣依賴於俄羅斯的供應,因此俄羅斯很快採取相關措施,減少對歐洲各國的能源出口,達到反制的效果。
俄領導人普京認爲,由於自身的日常生活受到嚴重的消極影響,歐洲民衆並不會追隨本國政府的步伐,不願意爲“烏克蘭的自由”付出高昂代價,而是會轉而對本國領導人施壓,要求取消對俄的制裁,從而恢復對能源的正常使用。此外,普京要求“不友好國家”必須用盧布支付天然氣費用,用盧布購買俄羅斯能源使貨幣回到制裁實施前的水平,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歐美的經濟制裁。
國際能源機構(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預測,長期的能源反制會使得歐洲重新面臨“能源危機”,嚴重程度堪比20世紀70年代。國際能源機構執行主任法提赫·比羅爾(Fatih Birol)表示,現階段歐洲面臨持續性的能源供應不穩定,因此歐洲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在能夠保障數萬歐洲人平安過冬的同時,減少普京對歐洲的影響力。
在備受衝擊的歐洲國家中,德國是受能源危機影響最嚴重的國家。據統計,德國55%的進口天然氣依賴俄羅斯。同時德國作爲歐盟主要的天然氣轉運和儲存中心,其工業一旦由於天然氣短缺而崩潰,連鎖反應將會不可避免地波及整個歐元區。
高程度的能源依賴使得歐盟在俄羅斯能源制裁下保持政策上的一致。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拒絕了歐盟提出的將天然氣用量削減15%的提議後,匈牙利也表示反對歐盟“減少使用能源以對抗俄羅斯”的政策。當地時間7月22日,匈牙利外交部長彼得·西爾賈託(PeterSziljarto)訪問莫斯科,表示要在其長期合同的基礎上再增加7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進口量。
莫斯科方面表示,希望更多的歐盟國家採取獨立行動,以確保得到自身所需的天然氣供應。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則表示,歐盟最大的敵人是分裂本身,在此種嚴峻的情況下,歐洲各國政府“自保”的能源政策可能會導致經濟結果的巨大、嚴重的差異。
CNBC報道稱,隨着衝突的持續,西方國家越來越難緊緊團結在一起。在很多歐洲國家當中,大部分普通民衆對本國的高失業率、高生存成本和能源成本已經開始表示嚴重的不滿,數百萬歐洲普通家庭已經受到生存的威脅,這無疑會破壞西方對烏克蘭的聲援,同時讓對俄羅斯的制裁很難堅持下去。總的來說,俄烏衝突是一場長期的“消耗戰”,沒有任何一方會取得“最終的勝利”,雙方在長時間內造成的損失無疑都是巨大的。
(來源:亞太日報 APD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