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上半年:“鋼絲繩”上謀生機

APD NEWS

text

2023年上半年的第三方支付行業持續嚴監管態勢。

  重拳整治收單業務、鉅額監管罰單頻出、支付機構加速洗牌……多位受訪的第三方支付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第三方支付的2023年,猶如“走在鋼絲繩上”, 央行259號文落地執行對線下收單市場衝擊巨大,整個行業更趨保守,業務也轉向收縮狀態;不過,合規線上還有生存線,也有人士透露,部分線上機構受業績推動業務表現也有所激進,不過一般也不敢觸碰法律紅線,新業務市場佈局方向主要集中於跨境、航旅、新業務形態(如數字藏品等)……

  嚴監管空前

  談及2023年對支付行業的最大感受,“嚴監管空前”,是不少支付人士齊齊說到的關鍵詞。

  “必然是‘6·30’事件(《關於加強收單外包服務市場規範管理的意見》),灰色地帶的銀行卡收單業務完全合規化運營,支付公司營收挑戰確實不小。儘管隨着社會經濟復甦,支付公司也會迎來一波利好,但與監管壓力形成的營收對衝會如何,暫時無法預測。” 一華東地區支付機構從業者坦言道。

  華北地區一支付公司高管同樣提及了線下機構的挑戰,優惠費率追償,對多家線下機構的追償確實具有很大的震懾力。尤其是259號文(《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管理的通知》)的落實,對於真實商戶和交易的穿透,對線下收單機構影響較大。

  所謂優惠費率追償,緣起於今年上半年業內熱議的“跳碼”事件。今年4月底以來,包括拉卡拉、翠微股份、新大陸、新國都、仁東控股多家公司相繼自曝“跳碼”,把優惠費率給予了並不該享有優惠的商戶,從多家公司已披露的在營業外支出“其他”項金額來看,5家公司由“跳碼”產生的退還資金總額已超28億元。

  嚴監管除了對線下收單的整治外,在今年披露的罰單中亦有體現。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截至7月17日,今年以來共有十餘家支付機構收到至少36張罰單,罰沒金額總計近63億元。

  就在不久前,央行對支付巨頭支付寶、財付通分別開出鉅額罰單,其中,財付通因涉11項違法行爲類型,被央行警告,沒收違法所得5.66億元,罰款24.27億元;支付寶則因涉違反支付賬戶管理規定等7項違法行爲,同樣被央行警告,沒收違法所得8.309億元,並罰款22.31億元。

  從上半年罰單來看,涉反洗錢被重罰的同樣不少,例如,被罰常客開店寶因違反特約商戶管理規定、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違法行爲,被罰款1984萬元。

  對於2023年監管形勢,博通諮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評價,“從監管角度出發,我覺得支付行業正在從相對寬鬆的行業整體性規範向細分業務規範演化,預計2023年《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或將正式發佈,且其中部分條款或迎來變化。後續,主要還要看檢查監督的頻率,特別是對於反洗錢和跳碼、代理商等問題的查處,後續可能還會更加嚴格,頻率也會更高”。

  保守與激進

  嚴監管之下,不同業務類型機構表現也不盡相同。

  “活下去應該是所有支付公司目前最看重的事。”前述華東地區支付機構從業者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從行業機構應對來看,目前應該是激進和保守並存。“6·30”之後,支付企業面臨合規運營、存量機具消耗等衆多困境,一方面是保守的保證生存,另一方面也面臨激進的庫存(代理商爲主)和開拓新業務場景。

  從多家支付機構反饋來看,受監管影響更多趨於保守的是線下收單機構,過去近一年來監管部門對所有銀行卡收單機構的優惠惠率進行了覈查,部分地方監管要求收單機構對套現交易進行降額,259號文也要求對終端商戶和交易進行穿透,都使得線下機構業務更加保守。

  也有人士透露,部分線上機構受業績推動表現有所激進。不過整體來說,近年來由於嚴監管的原因,機構普遍提高了對風險的重視程度,再激進的支付機構一般也不敢觸碰法律的紅線,創新主要集中於跨境、航旅、新的業務形態(如數字藏品等)、下沉的聚合支付等。

  就在7月17日,PingPong迴應稱“已落地和AliExpress速賣通的平臺合作,支持中小跨境電商賣家通過更多平臺展業全球。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國內同行走出去,開始進行全球化佈局,也有更多企業參與到跨境支付行業中來,這意味着跨境支付和全球市場已經成爲行業認可的具備廣闊增長前景的領域”。

  另外,一家不久前完成股東變更的支付公司從業者也表態,“上半年主要忙於控股股東的變更,後續一方面會加強對人民幣跨境業務的支持。另外會加強電商場景,尤其是信用卡分期業務的拓展”。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諮詢顧問蘇筱芮表示,2023年已經過半,整體來看,支付行業危與機並存,一方面,從牌照續展等情況來看,支付洗牌程度繼續加劇,一些機構主動或被動退出市場,使得存量玩家繼續減少,另一方面,巨頭通過收購等方式獲取支付牌照進入市場仍在持續,反映出支付牌照仍具有市場價值及其含金量。

  不過,支付公司目前也面臨不少挑戰和壓力,蘇筱芮進一步說到,伴隨着支付流量的逐步見頂以及獲客費用的上升,獲取增量客戶的難度仍處於高企狀態,另外則是維護存量客戶,尤其是中小商戶方面,如何強化准入和日常巡查,防範洗錢、套現等風險仍需要支付機構進一步提升水平。

  危中謀生機

  目前,第三方支付已經形成比較穩定的產業鏈和產業發展模式,博通分析的數據顯示,條碼支付、銀行卡收單和網絡支付,加在一起超過400萬億元的年交易規模,每條產業鏈的流水分潤都能超過1000億元。

  展望後續,隨着宏觀經濟的持續復甦,預計支付行業整體交易規模在2023年全年會有較大反彈,預計部分支付機構的業績也會隨之有所上揚。

  王蓬博指出,上半年雖然部分機構受到“6·30”大限的影響,提高特殊場景的費率,但也是部分機構爲了避免商業違約,希望代理商自動流失的舉動,銀行卡收單市場仍是一個穩定且有較高收益的市場;不過觀察預付卡市場,可以預計的是仍然不會有大的起色,目前來看,多用途預付卡的網點和使用場景限制仍然沒有解除的跡象。

  另外,在業內看來,支付作爲金融基礎設施和商業數字化入口的地位不會改變,從互聯網平臺熱衷收購支付牌照就是最好的證明。從支付業務模式上不難看出,第三方支付行業目前已經步入產業穩定期,表現爲產業鏈分工明確、份額固定、監管政策完善,而且已經形成鉅額存量空間。

  在王蓬博看來,目前階段,主要是行業要跟隨市場需求的變化,而逐漸做出改革和出清,部分支付機構應該拋棄舊的灰色地帶收入,儘早轉型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博通分析認爲,支付機構企業數字化服務將成爲下一個各家支付機構和聚合支付服務商競爭的重點領域。

  展望後續,蘇筱芮則認爲,目前市場仍有三類機會,側重於技術方向,以刷掌支付爲代表的新型生物支付手段,“掌紋+掌靜脈”雙因子驗證模式能夠嚴密商家的風控防線,爲商家帶來安全、便捷的支付收款方式,特別是在一些需要頻繁進行支付的場景下,如餐飲、零售等行業,刷掌支付可以大大提高支付效率;另外則是數字人民幣“無網無電”支付及硬錢包的應用,此外還有AICG+支付助力商戶經營的具體應用,例如已有頭部支付機構探索爲小微商戶提供生成式軟件,助力其快速產出宣傳文案、海報等,以技術爲導向助力商戶數字化經營將是支付機構重點比拼的賽道。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