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中國都會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9月15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以視頻方式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全球企業家特別對話會,面對全球近600位企業家鄭重宣示。此次對話會深入闡釋了中國當前經濟形勢和宏觀經濟政策,不僅有助於深化中方同國際社會特別是全球企業界合作,也向國際社會表明了中國攜手世界共同應對危機挑戰的決心和信心。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進。一方面疫情蔓延嚴重衝擊各國經濟,全球需求嚴重不足,世界產業鏈和供應鏈遭受巨大影響,全球經濟持續萎縮。另一方面,個別大國借疫情對別國甩鍋推責,單邊主義孤立主義做法變本加厲,經濟全球化逆風肆虐,給全球經濟復甦增加更多變數。面對益趨嚴峻複雜的國際環境,中國作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迅速控制住疫情蔓延並率先復工復產,經濟正在快速恢復。
9月14日,經合組織發佈報告指出,疫情對第二季度經濟活動產生嚴重影響,二十國集團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出現史無前例的下跌,中國是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9月15日,亞洲開發銀行發佈的《2020年亞洲發展展望(更新)》指出,中國是亞太地區少數成功擺脫經濟低迷的經濟體之一,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1.8%,2021年增長7.7%。這爲支持全球抗疫和維護世界經濟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隨着中國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新格局,將爲各國企業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一是不斷壯大的中國市場具有強大吸引力。中國是擁有14億人口的大市場,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消費規模不斷擴大,消費不斷升級。每年舉辦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和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也爲世界各國產品提供集中展示和開拓中國市場的重要平臺。2020年,儘管遭受疫情衝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廣大居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沒有變。9月15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刊發文章報道,中國經濟加速恢復,作爲經濟主要組成部分的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實現年內首次正增長,正在恢復到疫情前水平。消費市場的快速恢復充分顯示出中國市場的巨大韌性和活力。
隨着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國將更大力度地推動對內更深層次的改革,對外更高層次的開放,過去曾經限制資本、物流、人員、數據等要素流動的桎梏將被打破,中國市場會變得更有活力、更有吸引力。意大利“財務運營”網站指出,“中國強化內需對經濟的有力支撐,推動消費與供給同步復甦”,“這讓在華跨國公司受益,更增強了繼續佈局中國的信心”。
二是完備的產業鏈供應鏈是中國不可替代的優勢。作爲全球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門類最全、配套最完備的製造業體系,5G、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技術也全球領先,知識產權發展水平也在短短5年時間內躍升至2018年的第8位。各國企業不僅可以藉助中國規模經濟、產業集聚、先進技術等優勢,推動綜合成本下降,提升競爭優勢;同時也可以利用中國完備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在一國內部完成研發、設計、生產、營銷等商業化的全部流程。
在單邊主義孤立主義盛行,疫情全球大流行衝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情況下,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不僅不可替代,還爲各國企業提供安全的運營保障,爲世界製造業“遮風擋雨”。《德國之聲》近日發文稱,儘管面臨新冠危機以及中美矛盾不斷升級的壓力,大部分美企仍然繼續在華投資;如果不這麼做,美國經濟競爭力就會受損。
三是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爲全球企業提供越來越多機遇。近年來,中國積極順應國內改革發展新要求和國際形勢新變化,不斷完善對外開放格局,加快創建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以自貿試驗區、自貿港爲平臺,爲各國企業在華投資發展提供了更多機遇。2020年1月1日,外商投資法正式實施,從制度層面加強了對外商投資的促進與保護力度。6月發佈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進一步引領更高層次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發展。2020年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出臺,負面清單條數從40條進一步縮減到33條,擴大了金融、教育、農業等領域開放。8月出臺的《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辦法》,進一步加大力度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9月14日,中歐領導人確認加快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實現年內完成談判的目標。這些舉措都爲各國企業營造了更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各級政府也採取多項措施,爲外企在復工復產、減免稅費等方面提供了強力支持。英國廣播公司(BBC)文章近日援引一項調查數據指出,“中國政府爲各國企業在華髮展提供政策保障,爲加強國際抗疫合作、促進經濟恢復提供支撐。”
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幻,中國決不會封閉倒退,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開放的中國將持續提供優越的發展環境,讓各國企業進得來、留得下、發展得起來,共享中國發展機遇。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