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口罩強制令,折射西方防疫觀念正在轉變

亞太日報

text

當地時間3月30日,奧地利總理庫爾茨宣佈,從4月1日起在超市門口發放口罩,民衆進入超市購物時必須戴口罩。這意味着奧地利成爲西歐第一個要求民衆戴口罩的國家。庫爾茨在講話中表示,此舉不符合當地文化習慣,但從亞洲國家的經驗看,戴口罩對防止病毒在空氣中傳播具有重要作用,民衆必須做出適應性改變。

自從疫情發生以來,“戴不戴口罩”就成爲歐洲輿論的一個焦點問題。對於大多數歐洲人而言,“健康人不戴口罩”不僅是歐洲各國政府、科學家長期倡導的觀念,更有深層次政治文化因素。

一是口罩在不少歐洲國家被賦予政治內涵,戴口罩甚至有可能觸犯法律。比如意大利1975年通過的“反恐法”中就規定,禁止在公共場所或向公衆開放的場所使用防護頭盔或使用任何其他方式讓人難以識別身份。違法者可被處以1年到2年的拘役和1千到2千的罰金。同樣,奧地利2017年通過的《反蒙面法》中也規定,凡在被認定爲公共場所的地區,沒有合理理由就不能將面部遮住,若違反將被罰150歐元。因此,在很多歐洲人眼中,公共場合不應該戴口罩。

二是在社交場合,戴口罩被很多歐洲國家認爲是不禮貌的行爲。特別是在南歐國家,貼面禮是他們日常社交禮儀之一。據法國公共輿論研究所3月9日的一項調查顯示,91%的法國人仍用貼面禮與關係親密的人打招呼。法國衛生部長韋蘭早就呼籲民衆停止部分社交禮儀,其中包括握手和法式貼面禮,但改變習慣並非易事。

不過,隨着疫情在歐洲蔓延,歐洲各國政府和民衆正逐步面對現實,轉變觀念。

疫情暴發早期,不少歐洲民衆認爲死亡率不如流感,因此未加以重視,政府也只是按照以往應對流感的方式要求患者佩戴口罩。在疫情發展早期,法國衛生部長韋蘭就只是建議大家勤洗手,在沒生病時不必戴口罩,“如果大家都去買口罩,則會造成口罩短缺”。意大利一名議員在2月底戴着口罩進入議會時還被嘲笑。如今,歐洲疫情暴發證明,疫情的傳染性要遠遠高於普通流感,在意大利死亡率甚至超過10%,越來越多歐洲國家政府和民衆認識到口罩在阻止病毒傳播中的作用。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表示,在歐洲國家中,奧地利政府反應迅速,防疫措施升級較快。在疫情暴發初期,奧地利就是歐洲最早提出要中斷與意大利的聯繫,以及關閉邊境的國家之一,遠早於法國和德國。

奧地利的口罩強制令,或許將成爲更多歐洲國家改變“口罩觀”的引子。崔洪建認爲,隨着歐洲防疫物資儲備的日益充足,不排除在疫情蔓延的壓力下,法德兩國也會要求民衆佩戴口罩。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