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了上任以來的首場記者會。在談到中美關係時,拜登稱其任內“不會讓中國超越美國”。同時他也強調不尋求與中國對抗,但兩國之間會有非常激烈的競爭。
聚焦大國競爭是近年來美國對外政策的重要轉變之一。隨着中美實力日益接近,美國愈發感到“霸權地位”受到威脅。特朗普任內,美國對中國挑起了貿易戰、科技戰,甚至謀求全方位脫鉤,企圖阻遏中國的發展勢頭,消耗中國的發展實力。競爭領域擴大、競爭態勢升級成爲這一時期中美關係的鮮明特點。
拜登政府雖對“特朗普主義”進行了大幅度修正,但在對華政策上依舊繼承了不少遺產。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首場外交政策演講將“中國挑戰”列入八大優先事項,白宮發佈的《國家安全戰略中期指導方針》將中國視爲主要競爭對手,再加上拜登此次記者會上的言論。種種跡象表明,競爭仍是拜登政府處理對華關係的主基調。
在3月26日的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美之間在利益交融中出現競爭並不奇怪,關鍵是要在公平公正基礎上良性競爭,既提升自我,又照亮對方,而不是你死我活、零和博弈。這與王毅外長在全國兩會期間談及中美關係時的表態一脈相承,既是對美對華競爭戰略的迴應,也爲未來兩國相處之道提供了範本。
中美競爭的現實已不容迴避,不過競爭有良性競爭和惡性競爭之分。前者正如華春瑩所言,是一種“提升自我,照亮對方”的雙贏模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打開國門搞建設,不斷拓寬良性競爭賽道,通過積極擁抱世界、參與國際競爭轉變了思想觀念,激發了創新創造熱情,實現了各領域的全方位崛起。同時,中國的開放發展也爲世界各國提供了廣闊機遇,給全球經濟注入了增長動力,這堪稱中國與世界良好互動、共同發展的典型例證。
反之,惡性競爭則意味着破壞規則、制度,甚至突破底線以阻止或遏制對手,往往伴隨着激烈的衝突。上世紀的兩場世界大戰,就是大國惡性競爭的極端表現。而今天的世界,惡性競爭仍未退出歷史舞臺。過去四年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的瘋狂打壓,不僅沒讓“美國再次偉大”,反而讓其國家競爭力直線衰退(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髮展研究院發佈的《2020年度世界競爭力報告》,美國排名由第三降到了第十),國際形象嚴重崩塌,中美關係更是陷入建交以來的最低谷。可見,惡性競爭到頭來只會自縛手腳,損人害己。
去年12月,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在一次訪談中表示,“大國就是要展開競爭,這是世界的本質”“大國之間將在許多不同的空間展開競爭,這沒什麼問題,也未必是錯誤的;但務必要保持大國競爭狀態,確保不會轉向大國衝突或大國戰爭”。這段話表明,部分美國精英階層也認爲中美需要堅持“鬥而不破”的原則。中美關係的重要性、全局性和戰略性決定了誰都承受不起你輸我贏的零和博弈,必須確保兩國競爭行駛在正確的軌道上。
中美之間的競爭,只能是基於規則和法律的公平競爭。這個規則,就是以聯合國憲章爲宗旨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無論從中美兩國還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發,中美都應該讓公平公正的良性競爭成爲兩國的最大公約數,並通過良性競爭促進攜手合作,從而打造兩國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的良性競合關係。
“中國的目標從來不是超越美國,而是不斷超越自我,成爲更好的中國。”對於美國來說,也不要總想着超越別人或被別人超越,而是應該集中力量超越自己,並登高望遠展現政治智慧,按照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處理中美關係,使中美關係沿着健康、穩定軌道向前發展。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