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與中國交惡後,立陶宛人民不幹了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 暮又

立陶宛政府最近壓力可是越來越大。據南華早報報道,2021年底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只有13%的立陶宛人支持對中國實施強硬政策。只有百分之十幾的受訪者對立陶宛所謂的“基於價值”對華政策給予積極評價。相反地,有21%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對維爾紐斯加強與臺灣關係的政策感到“非常消極”,37%的受訪者表示“消極”。

b2df4f941f181c5ff136201bb7a9a261.jpg

上週,立陶宛總統瑙塞達表示,立陶宛政府讓臺當局以“臺灣”名義開設“駐立陶宛代表處”是一個錯誤,這個名字就是一個導火索。中國認爲該做法與“一箇中國”原則相悖,立陶宛此舉無疑是挑戰。

當時立陶宛經濟與創新部長阿爾莫奈特揚言“不擔心中國大陸的制裁”。然而據中國商務部官方表示,中國是立陶宛最大的商貿合作伙伴,尤其是在農業領域。在駐中國大使被召回後,立陶宛的出口商就抱怨中方不再購買奶酪、糧食和木材等產品,中國商人以各種理由終止和立陶宛商人的合作。

商界人士越來越不淡定,公衆輿論也是反對這一戰略,他們要求將“臺灣駐立代表處”改名,政府做出改變來修復與中國的關係;國土部有關人士表示將仔細分析結果,但現任政府不會改變方針或重新命名辦公室。“這樣的討論毫無意義。這不是名字的問題。我們覺得中國的最終目標是關閉在維爾紐斯的臺灣辦事處。”目前,外交部感到了重重壓力。

維爾紐斯大學國際關係系主任表示:“事態的嚴重性遠遠超出預期,我們不知道中國會有這樣的手段,但現在我們必須應對後果”。

反對黨農民和綠色聯盟在Facebook上發帖批評該辦公室的開設“不專業、不合理”,並警告稱,這將對商業造成“災難性影響”。帖子稱“建議考慮通過議會民主實現與中國關係正常化的可能性,希望由議會委員會來處理這個問題。”

儘管如此,總理因格麗達·希莫尼特表示:“退出中國與東歐的17 + 1會談,我們的立場非常明確,現在立陶宛正面臨壓力”。美國德國還對立陶宛表示了支持。

1月11日,臺灣當局負責經濟發展的負責人龔明鑫宣佈臺灣當局將再設立10億美元的融資基金,推動臺灣與立陶宛雙邊企業的合作。而正是因爲中國大陸對立陶宛高科技的狙擊,才使得立陶宛不能不順着美國的心意,繼續和臺灣進行“金錢外交”。其實大家心裏都明白,立陶宛現在不過是“死鴨子嘴硬”罷了。

(來源:亞太日報 APD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