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初步統計,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有28個省市、170多個地市統籌地方政府和社會資金,累計發放190多億元的消費券。這些“促消”措施取得明顯效果,實現了聚焦人氣、增強信心、提振消費的目標。
消費券提升中小微企業業績
發放消費券是個“技術活”,各級政府更傾向於在實名制、有經驗、多場景的數字化生活平臺上發放,確保政府補貼落實到老百姓。支付寶作爲其中代表,就積極配合各級政府“促消”。
支付寶方面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截至5月6日,浙江、廣西、廣東、江西、福建、內蒙古、四川等近30個省份的100多個市(區)政府選擇通過支付寶平臺發放消費券,預計發放資金過百億元。僅五一小長假期間,支付寶消費券就直接拉動消費近50億元。其中,杭州消費券五一假期覈銷金額超過6000萬元,直接拉動消費金額超過10億元,槓桿撬動比例超過1:15。
記者注意到,消費券受益商家中,九成以上是中小微企業。據支付寶公佈的《中國小店經濟五一報告》顯示,在消費券和五一小長假的雙重刺激下,中國上千萬家小店正在快速恢復“元氣”。五一期間,有800萬家小店的單日收入超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500多萬家小店單日收入是2019年同期的兩倍以上;有八成小店店主表示,消費券刺激效果很明顯。
以杭州市上城區的可莎蜜兒近江店爲例,門店店長鄭沙沙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3月27日(杭州消費券正式發放),近江店支付寶成交的營業額與上週同期相比增幅達44%,客單價也上漲了14%。消費券促使老客迴流也增加了新客入店的概率,對提升門店銷量具有重要作用。”
蘇寧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各地發放消費券,既刺激了短期消費,又精準地支持了相關行業的復甦。具體而言,發放消費券相當於是政府或企業向民衆轉移購買力,在特定期限內用於特定領域的消費,從而在短期內迅速提升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刺激相關領域消費的復甦,進而帶動企業生產經營好轉,緩解經濟運行壓力。
“羊毛黨”盯上消費券
需要警惕的是,就在全民掀起搶券熱潮的同時,“羊毛大軍”也聞風而來,迫不及待地“薅消費券羊毛”,利用不法手段將消費券兌換成現金。
《證券日報》記者電話諮詢了某市的王女士,她朋友的微信羣裏就有人出售自己搶到的消費券。“由於首波優惠券沒有限制收款方必須是商戶,所以‘羊毛黨’只要有某平臺的付款碼,互掃就可以套現,壓根不用消費。後來平臺方開始用技術手段攔截作弊行爲,‘羊毛黨’轉而將‘黑手’伸向有資質的商家,與商家合作套現、互相分賬;或者‘羊毛黨’乾脆以消費券票面價值5折-6折的價格轉賣給他人。”
“發放消費券的本意是爲了提振居民消費,刺激經濟復甦。如果被‘羊毛黨’用來投機牟利,不僅破壞了用戶公平健康參與的市場秩序,還會導致政策效果大打折扣,甚至給地方政府、企業和廣大居民都造成經濟上的巨大損失。”付一夫表示。
有人質疑,同樣爲了促進消費,發消費券和發現金有何不同?與其讓“羊毛黨”沾了光,爲何不直接給居民發現金呢?
國際新經濟研究院經濟行爲與中國政策研究中心博士鄭磊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之所以採用發放消費券形式,是因爲消費券不會像現金那樣進入銀行體系循環,因而不具有基礎貨幣的乘數效應,不會對金融體系產生影響;而是讓其進入消費流通渠道,以促進消費、激活經濟。
付一夫也認爲,與直接發現金相比,發放消費券更能用於消費而不是儲蓄起來,刺激消費效果更明顯。此外,消費券還可以顯著改善經濟低迷時期低收入家庭的生活狀況,併爲後續促消費、擴內需的長期政策落地打下較好的基礎。
爲防止消費券被惡意“薅羊毛”,行業專家出謀劃策,希望真正杜絕“羊毛黨”對消費券的侵擾。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有兩個有效方法。首先,在設計發行上堵住漏洞,加強處理交易風險,如可使用區塊鏈監控交易過程,制定識別策略進行線上適時打標和攔截,提供信用綁定,設置營銷活動和處罰流程;其次,對違規和套取資金行爲實施處罰和取消合作單位資格,或不給予消費補貼資金。
付一夫提出多方合作的建議,“這類惡意‘薅羊毛’現象必須要堅決打擊。有關部門要加強監管和懲處力度,相關平臺要不斷升級更有效的技術監測和風險防控壁壘,用戶一旦發現此現象也應及時舉報,唯有通過多方力量的共同配合,才能創造使用消費券的公平綠色環境。”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