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企業招聘時把“第一學歷”作爲首要門檻,有的甚至明確提出“本科非‘985’‘211’高校畢業生不招”……“第一學歷”這個事情,往小了說,是教育偏見、職場歧視;往大了講,或對轉變我國勞動力結構、加快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造成阻礙,將影響我國人口高質量發展進程,進而影響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教育部已多次澄清沒有第一學歷的說法,但爲什麼“第一學歷”這種本不該存在的審視標準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事實上,“第一學歷”作爲衡量標準持續存在於各個行業領域,無論是用人單位的招聘,還是考研申博,面對數量衆多的求職者或者報考生簡歷,如何做到快速篩選優秀人才?於是,“第一學歷”成爲首要衡量標準。因爲有一種觀念認爲,“第一學歷”相當程度上代表一個人能力甚至是智商的高低。由此,人們都擠破頭衝向名校,但名校的席位是有限的,最終開始“內卷化”:歧視催生內卷,內卷的結果又是加深歧視,如此惡性循環。
由於“第一學歷”的存在,人才的上升通道可能會被過早地“鎖定”。如果“第一學歷”的偏見不能被消除,那麼最後很可能大量人才被埋沒,人才越來越集中於所謂“教育出身”好的羣體,而那些最開始沒有進入這一梯隊的青年人,由於預料之中上升通道的收窄和發展前途的黯淡,可能會選擇“躺平”。目前,國家正在推進“雙減”工作,未來的中考將會有相當部分的初中生面臨進入高中或職業學校的選擇,這將對一大批孩子和家庭形成極大壓力,在整個社會還沒有扭轉傳統教育觀念的時候,這將是一個殘酷的現實。
人才,強國之根本、興邦之大計。在勞動力優勢逐步弱化的情況下,我國人口紅利必須加快向以高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並進的人才紅利轉變。而高層次人才不等於高學歷人才,未來要推進與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我們不僅需要高技術人才,更需要一大批高技能人才。一些地區新興產業培育不足、新舊動能轉換滯緩,往往與高技能人才大量缺失相關。由於高技能人才的大量缺失,中西部地區在承接中高端產業的時候,往往陷入“人才困境”。我們必須從根本上摒棄“第一學歷”的衡量標準,給新階段的人才成長更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正確的輿論宣傳和及時的政策引導至爲關鍵,不僅僅是教育部門,更需要多部門聯動,以真正切實可行的對策措施,從根本上徹底解決所謂“第一學歷”的問題。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速發展,要有高質量的人才羣體來支撐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進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未來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還需要有一大批優秀的“行業狀元”,而這些“行業狀元”決不能以所謂的“第一學歷”作爲衡量標準。教育的目標是讓人們按照自己的興趣、專長和天賦追求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道路,使個人才華得到最充分發揮,更重要的是敬業和樂業的精神。只要是付出勞動、付出努力,每個人都能取得優異的成果,我們才能從容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才能更好地適應新階段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