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觀察 | 香港是中國對接世界經濟的重要窗口和支點

亞太日報

text

作者:楊漢新,英國新華聯誼會主席

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了舉世矚目的中英兩國政府香港交接儀式。23時59分,隨着英國國旗和香港旗降下,宣告英國對香港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治的終結。

7月1日零時,中國國旗和香港SAR區旗冉冉升起,標誌着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歷經滄桑的香港終於迴歸,洗刷了中華民族百年恥辱。

當年在電視上看到迴歸的這一刻,我任盈眶而下的熱淚,盡情在面頰流淌,耳朵裏迴盪的是“……每一滴淚珠彷彿都說出你的尊嚴,讓海潮伴我來保佑你,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

1840年6月,英國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的清廷被迫接受城下之盟,於1842年8月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1898年6月在北京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把新界地域以及235個島嶼租借予英國,爲期99年。中國近代屈辱史始於鴉片戰爭,始於英國強佔中國的香港,直接把中國推向了割地賠款的屈辱時代。中國要洗刷百年屈辱,收回香港就是重要標誌!

迴歸後的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高度自治方針,開啓了在中華大家庭裏發展的新紀元。

25年來,香港成爲中國瞭解世界、引進外資、與世界接軌的橋頭堡,爲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發揮了重要作用。

000139648_piclink.jpg

在經歷了近幾年的波動後,香港的局面逐漸向好。7月1日,新一屆特區政府將正式上任,未來五年是香港由治轉興的關鍵時期,啓航新的征程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和接軌全球經濟的新支點,體現中國以城市羣爲主體 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的戰略,必將爲香港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與世界其他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制度多樣性和互補性,香港是世界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在科研及打造科技企業融資平臺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中與泛珠地區的企業取長補短、強強聯合。

林鄭月娥特首在2017年發佈的特區政府施政報告中特別強調,香港將全方位推動創科發展,爲經濟注入新動力。我們期待,在新一屆特首李家超的領導下,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中將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不斷提升香港的優勢,與其他城市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爲年輕人創造更多發展機會;更有效地促進人才、技術、資金的匯聚和流動,充分發揮香港的融資環境優勢和創新能力,使香港更好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共商共建共享共榮共存之中,以領先的市場化程度、國際化水平在中國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的進程中成爲對接全球經濟的重要窗口和支點。

香港法治、開放、低稅的營商環境,先進的基礎設施,衆多的專業人才,多元包容的文化等優勢仍在,但亦受人多地少、製造業缺乏等因素掣肘,依託粵港澳大灣區、以城市集羣發展,對香港而言將是一種全方位的提升,有助於香港更好發揮自身獨特優勢。

鄧小平“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成功實踐,爲中華民族統一大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天的香港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穩定,我們堅信,在“一國兩制”正確軌道上,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大潮流中,有獨特優勢的香港,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