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廠第一創始人“隱退潮”不斷涌起新浪花。
京東最新宣佈,總裁徐雷出任京東集團CEO,負責日常運營管理;劉強東將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長期戰略設計、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年輕領軍人才培養和鄉村振興事業中。此前,黃崢、張一鳴等更年輕一派的隱退也曾一度掀起熱議。
拆解大廠創始人的隱退路徑,至少包括如下幾種:部分創始人採用的是“真退模式”,黃崢2021年被董事會批准辭任拼多多董事長職位,當時他在致股東信中表示,行業競爭的日益激烈甚至異化讓其意識到傳統的以規模和效率爲主要導向的競爭有其不可避免的問題,要改變就必須在覈心科技和其基礎理論上尋找答案。辭任董事長後,黃崢將更多結合個人終身興趣,致力於食品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爲十年後的拼多多探索高速高質量縱深發展的新空間。
也有一定比例採用了幕後坐鎮的“半隱”模式。以劉強東爲例,由於掌握重大戰略決策部署,他仍然對京東重要戰略有決策權,這被市場視爲劉強東對京東的控制不減反增。
還有一條路徑有被動而爲的意味。在高度緊張的資金鍊倒逼下,去年張近東、蘇寧控股集團等,通過大宗交易、協議轉讓方式合計減持公司股份,多次轉讓使蘇寧易購變爲無控股股東、無實控人狀態。
從目前來看,第一創始人的隱退案例中,相當比例存在“退而不休”特徵。這從對頭部平臺的持股比例中就可以看出端倪。例如,黃崢控制的拼多多股份比例仍超兩成,昭示着隱性影響力和決定權。
統計來看,這些隱退的創始人年齡都不大,這在民營企業界原本正值“當打之年”,最終卻選擇了“當打不打”。
劉強東今年也僅48歲;卸任拼多多CEO時,黃崢年僅40歲;張一鳴更是隱退潮中的年輕代表,1983年出生的他今年也才39歲,尚未抵達不惑。
這種隱退的年齡級別,在與其他實體企業家的對比中更顯惹目。與福耀玻璃曹德旺、哇哈哈宗慶後、農夫山泉鍾睒睒等接近甚至年逾七旬仍然選擇“老驥伏櫪”的案例相比,頭部大廠創始人的隱退線條明顯被勾勒得更爲明晰。
爲什麼大廠第一創始人選擇“當打而退”呢?
不管是否明言,“打不動”應該是擺脫不了的重要原因。細數大廠創始人隱退潮,不少都是平臺型公司。在過去互聯網紅利的十多年裏,流量甚至利潤增長的目標,還可以通過不斷向上伸手夠得,進而使這些巨頭在萬人堆裏搭建起自己的寡頭框架,從而坐享資本無序擴張下的“黃金十年”。拼多多、字節跳動也好,美團、快手也罷,它們都曾經在中國移動互聯網最草莽、激進的時代殺出了一條血路,在千變萬化的江湖中兇猛成長爲龐然大物。
但是隨着互聯網紅利的見頂回落,流量增長盛宴正在散席。以電商行業爲例,線上交易增速也開始放緩,再加上監管力度加強,全行業都在學習與低速共舞。從日前三家電商巨頭髮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報來看,低增速已經成爲一致關鍵詞,部分平臺應收增速首次降至個位數。再加上疫情的反覆和消費的疲軟,如何找到自己新的增長邏輯,是這些巨頭不得不面對的新考驗。
更爲重要的是互聯網生態格局的變化。
在相當一段時期內,百度、頭條、騰訊、阿里、拼多多之間,都曾呈現出階段性的“互掐”,這與蘋果、谷歌、微軟、臉書等海外互聯網巨頭相愛相殺般的宮鬥類似。
不過,隨着產業迭代的變遷,各個頭部平臺之間的邊界趨於清晰,競爭格局趨於平衡。每一家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擁有主打市場份額,雖然躍躍欲試但是往往也不會輕易激進地踏入其他平臺的優勢領地,這被產業人士視爲互聯網行業正在進入相互制衡的春秋時代。
在這種新階段下,第一創始人的使命也將面臨轉向,而互聯網平臺也有必要藉助職業經理人的專業力量,以期實現“打江山”之後的“守江山”。只是,隨着時代紅利的告終,以及元宇宙等下一代互聯網紅利季落地到來時點的遙遙無期,“守江山”的難度並不亞於“打江山”的初創階段。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