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重北
1月25日,中印第九輪軍長級會談剛結束,印度媒體便按捺不住,就中印邊境衝突話題開始造謠。
當天,《今日印度》報道稱,1月20日中印軍隊在邊界錫金段的納庫拉地區發生了新的衝突。報道煞有介事地說,中國解放軍試圖越過邊境“入侵”印度,但被印度軍隊攔住。大約20名中國士兵和4名印度士兵受傷,雙方都沒有使用武器。
《印度時報》也報道稱,印度軍隊稱這次混戰是“一次小小的對峙”,“已由當地指揮官按照既定協議解決。”該報還援引一位消息人士稱:“雙方都帶來了一些增援……雙方都有人員受傷,但沒有開火。局勢已得到了控制。”
1月20日發生的“衝突”,偏偏選在1月25日中印第九輪軍長級會談的時候爆出,而且有“準確的”士兵受傷數字,還有具體的衝突細節,這兩家媒體的報道來得“真實”,來得“迅速”,來得恰到好處。可惜,報道得越“快”,打臉也來得越快。
這一報道出來之後不久,中國《環球時報》就迅速證實,解放軍前線的巡邏日誌沒有相關記錄,印媒編造所謂中方傷亡人數的報道基本是假的。印度軍方也闢謠說,印媒進行了不符合事實的報道。
既然是假的,爲什麼讓印媒說的跟真的一樣?
對此,亞太日報特約評論員龍興春表示,造謠是印度媒體的慣用手段和剛性需求。他們之所以習慣造謠,一是媒體需要流量才能生存;二是印度作爲弱國,需要成就,需要驕傲,讀者希望看到”好消息“,比較”中方20人受傷,印方4人受傷“,印方簡直完勝,這足夠印度人驕傲一陣子;三是印度政府對媒體的管理比較鬆,他們提倡新聞自由,其中就包括有造謠的自由,只要不是涉及到具體的個人或者公司,沒有被起訴,印度政府和法院就不會管,造中國的謠就更不會管,甚至還受到鼓勵,畢竟這有助於提升印度人的自信和驕傲。
亞太日報特約評論員石江月認爲,印媒這一報道其實是別有用心。具體而言,這一是給印度人看的,因爲印度疫情應對很糟糕,經濟嚴重倒退,所以他們希望通過誇大邊境摩擦來邀功;這二是給美國人看的,因爲他們希望新上臺的拜登政府能夠繼續鼎力支持印度。然而,他們的這些小算盤很難得逞。
就喜歡在中印邊境衝突問題上搞事情的,除了印度媒體,還有印度軍方自己。
別看印度軍方這次出來闢了謠,在中印邊境地區對抗中國一事上,印度軍方其實強硬得很,比如最近印度陸軍就計劃向中印邊境實控線地帶增兵1萬人作爲增援部隊,似乎有要與中國長期對峙的意思。
不過,與其說印度增兵是爲了與中國長期對峙,不如說它可能對自己的軍力真的不太自信。
就中印在邊境地區的軍力情況,亞太日報特約評論員宋濤表示,部署在中印邊境的印軍,多以山地部隊和部分機械化部隊爲主,其戰鬥力並不強。尤其是山地部隊,和其他國家山地部隊完全不同,不但不是精銳部隊,在印度陸軍序列裏面可能只能排到倒數,支援武器和支援部隊也不多。由於基礎設施糟糕、運輸工具不足,這些部隊嚴重缺乏機動能力,基本就只能在原地駐守,最多隻能進行極短距離的機動。相比之下,中方部隊此前頻繁進行各種高寒山地作戰模式的演練,不但戰鬥力遠超印軍,對於中印邊境地區環境和作戰模式的熟悉程度也遠超對手。
此外,由於基礎建設搞得好,中方能夠迅速從後方調集支援力量,各支部隊也能夠快速進行不同區域間的機動。裝備性能方面,中國無論地面還是空中的各型主戰裝備性能都不弱於印度,很多裝備性能還遠超印方。更重要的是,中方無論裝備還是彈藥耗材,全都能夠實現自給自足。而印度不但大部分裝備不能自產,甚至不能自己大修,連武器彈藥都不能完全自給,大口徑炮彈更是主要依靠進口。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軍方也許就只能靠人多來震懾中國部隊了。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