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綜合 艾仁
上週,特朗普政府加強了與北京的對立,強令中國關閉駐休斯敦總領事館。中美兩個經濟大國之間的關係再一次下降,跌至近幾十年來最低水平。BBC記者芭芭拉·布萊特·厄舍爾發表評論性文章,分析這場中美對峙的動機和潛在後果。
這場對峙升級的意義有多重大?
雖然對於美國來說,關閉外國使團並非史無前例,但強令中國關閉駐休斯頓總領事館的舉動仍然罕見且令人驚訝。領事館不是大使館,不負責外交政策,但它仍在促進貿易和交流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此舉引發了中國方面的報復:中方決定撤銷對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的設立和運行許可。27日上午10時,中方主管部門從正門進入,接管了該領事館。雙方相互溝通的外交基礎設施進一步遭到打擊。
這可能是近幾個月來兩國關係持續惡化中最重要的進展,包括簽證限制、外交旅行新規以及驅逐外國記者。雙方都採取了針鋒相對的措施,但推動最新一輪對抗的主要是美國。
爲什麼會有這場對峙升級?
美國高級官員稱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從事與身份不符的“間諜活動”,中方對此表示強烈批評,稱該說法“完全是惡意的誹謗”。
批評者也對特朗普政府關閉休斯頓領事館的價值和行動時機持懷疑態度。奧巴馬政府時期主管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丹尼·拉塞爾認爲,某種程度上來說,特朗普試圖通過此舉在11月大選前轉移政治麻煩。他說:“它讓人感覺不舒服。”
那麼,這次對抗是大選引起的嗎?既是,也不是。
“是”是因爲特朗普直到最近才完全採取了“反華運動”來爲競選加碼,他的策略分析師認爲這會引起選民共鳴。該運動建立在總統2016年民族主義言論的基礎之上,當時他承諾要對一個“掠奪美國”的中國採取強硬措施。
最近,由於應對新冠病毒不力,特朗普的支持率不斷下跌。他立刻將矛頭指向中國,聲稱是中國而不是他,該對美國的混亂負責。
而“不”是因爲特朗普政府中的強硬派,如蓬佩奧,一段時間以來一直敦促對中國採取更嚴厲的行動,併爲此打下基礎。總統本人也一直在這種建議和他尋求與中國達成貿易協定並發展與中國領導人的“友誼”之間搖擺不定。
中美關係的現狀及走向?
兩國關係目前非常糟糕,降到了自尼克松總統1972年訪華以來的最低點。
短期內,這種不穩定局勢預計將持續到美國大選結束前。中方似乎不希望事態升級,分析人士認爲,特朗普總統也不希望發生嚴重對抗,包括軍事對抗。
但現任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的拉塞爾先生警告稱,可能會發生意外衝突,因爲“歷史上曾使中美關係降溫、緩解和解決問題的隔離區被剝奪了。”
而從長遠來看,兩國關係取決於11月大選的結果。不過,雖然民主黨候選人喬·拜登更傾向於重振中美合作,但他也在競選時發出信息,透露要對中國採取強硬措施。“反華”是一個廣受歡迎的主題,可以讓美國兩黨罕見地達成共識。
不過,美國前國防部長威廉·科恩表示,所有政治派別都把中國視爲對手,這是很危險的。他說,鑑於中國在軍事、經濟和技術上的擴張,美國已經“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做生意了”,但美國“必須繼續做生意”。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