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加大進口俄羅斯能源,歐洲進退兩難

亞太日報

text

當地時間4月27日,作爲對此前一天俄羅斯宣佈停止向波蘭和保加利亞輸送天然氣的迴應,歐盟宣佈將進一步削減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然而令歐盟尷尬的是,英國《金融時報》當天卻報道稱,歐洲多家大型能源企業正在準備接受俄羅斯以盧布支付天然氣的要求。歐洲企業公開“打臉”歐盟,將歐洲在制裁俄羅斯問題上的進退維谷暴露無遺。

一方面,制裁俄羅斯導致的後果,正給歐洲國家帶來越來越大的經濟壓力。事實上,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歐盟追隨美國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就一直被質疑爲“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過去兩個多月裏,歐盟內部圍繞是否加碼制裁俄羅斯、特別是將俄羅斯能源部門列入制裁名單一直存在爭議。儘管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的貿易總額不過2000多億美元,但其中涉及到關鍵的天然氣、原油、煤炭、稀有金屬、木材等重要能源產品和原材料商品,歐洲目前40%的天然氣和27%的石油進口來自俄羅斯。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指出,一些關鍵產品的貿易受阻將對歐洲供應鏈造成嚴重破壞。

過去兩個月的情況印證了Politico的這種判斷。根據歐盟統計局日前公佈的最新數據,歐元區3月通脹率從2月的5.9%飆升至3月的7.5%,再創歷史新高。其中,西班牙3月通脹率達到9.8%,爲1985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平;3月份法國通貨膨脹率達到4.5%,這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德國3月通脹率升至7.3%,爲1990年兩德統一以來的最高值,德意志銀行副總裁卡爾·馮·羅爾日前警告稱,若限制俄羅斯能源進口,德國今年的通脹率可能達到10%。日益高漲的通脹令歐盟家庭的購買力持續受損,快速吞噬普通民衆的財富。顯而易見,在俄烏衝突中,歐盟正日益陷入“美國拱火、歐洲埋單”的困境中。

另一方面,歐洲又難以擺脫自身在跨大西洋關係中的弱勢地位。儘管過去多年歐盟一直試圖推動“戰略自主”,但卻總是“雷聲大、雨點小”。在軍事和安全問題上,歐洲長期依賴由美國領導的北約。歐洲國家在對外進行維和、開展反恐行動,背後也離不開北約的後勤和情報系統。因此,儘管法國總統馬克龍喊出了“北約已經腦死亡”、儘管法德等國過去幾年一直在推動組建“歐洲軍”,歐盟至今也難以在安全領域擺脫對美國和北約的重度依賴。在經濟上,儘管歐盟一直想要挑戰美元的霸權地位,但歐元區“有貨幣政策、無財政政策”等缺陷讓歐元始終難以挑戰美元在國際貿易、特別是國際計價體系和支付體系中的強勢地位。在發展問題上,歐洲數字化依靠美國互聯網巨頭,沒有自己的搜索引擎,大數據、人工智能領域均受制於人,許多核心技術也要仰仗美國。這種弱勢地位決定了歐盟在面對重大地緣政治衝突和大國政治博弈時,不得不追隨美國的腳步。

正是在這種雙重壓力下,歐盟內部的政治決策和經濟決策日漸錯位。《華爾街日報》日前報道稱,雖然歐盟表面上制裁俄羅斯的聲浪很大,但俄羅斯對歐盟國家的石油出口不減反增,“一個不透明的石油市場正在形成”。該報道援引一個油輪追蹤機構的數據稱,4月迄今,從俄羅斯港口運往歐盟成員國的石油數量已增至平均每天160萬桶,比3月增長了30萬桶。該報道提到,爲了規避美國和歐盟可能的制裁,這些歐洲國家採取了一種“古老的做法”——將從俄羅斯購買的原油先運往一個未知地點,再與來自其他地區的貨物混在一起,從而達到模糊原油來源的目的。4月以來,已經有1100萬桶俄羅斯原油被運往未知地點,而此前這一數據是零。

這也再度證明,國際社會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爲一部複雜精巧、有機一體的機器,拆掉一個零部件就會使整個機器運轉面臨嚴重困難,被拆的人會受損,拆的人也會受損。當今世界,任何單邊主義、極端利己主義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脫鉤、斷供、極限施壓的行徑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搞“小圈子”、以意識形態劃線挑動對立對抗也都是根本行不通的。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