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日本、印度和澳洲組成的四國聯盟(Quad)在10年前成立,是一個以亞洲為中心的安全合作機制。有趣的是,北京一直懷疑它實際代表圍堵戰略。
去年11月,四國聯盟成員在馬尼拉舉行的東盟和東亞峰會期間會面。他們的討論話題是:在泛亞洲基建融資方面,中國以外的選擇。
四國聯盟最近在新德里舉行了一次智囊團峰會。據亞洲時報(
ATimes.com
) 報導,該節目的焦點人物是美國海軍上將哈里斯(Harry Harris)。即將成為下一任美國駐澳洲大使的哈里斯告訴國會,美國必須為與中國開戰的可能性做好準備。他堅稱澳洲將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幫助「維護基於國際規則的體系」。
上周初,澳洲金融評論(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引用了一位「匿名美國高級官員」的言論指,四國聯盟的戰略對中國而言應該被視為「另類選擇」而不是「敵人」。
中國是澳洲的最大貿易夥伴,也是重要的投資來源。經過多番努力,中國與澳洲去年9月簽署了關於一帶一路的合作諒解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中國和澳洲在三十年前已經簽署了雙邊投資協定(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在2015年,兩國新增了中澳自由貿易協定(China-Australia Free Trade Agreement ,ChAFTA),並將於2018年重新檢視雙邊投資協定。
也許澳洲可以從另一個四國成員日本中得到提示,了解四國聯盟是否可能僅僅是另一個「轉向亞洲」的機制,以代了奧巴馬/希拉里的版本,但仍被華府設定為圍堵中國的工具。
日本雄心勃勃地承諾為基建投資提供2,000億美元,澳洲永遠無法比擬。
然而日本外務省甚至沒有試圖掩飾其真正目的。該部稱:「日本將促進戰略和有效的發展合作,以推進其外交政策,包括『自由和開放的印太戰略』。」
澳洲沒有所需的資金揮霍於地區基建。就澳洲的國家利益而言,一帶一路的經濟利益當然大於對抗其最大的貿易夥伴。澳洲的目標應該是成為一座橋樑,而非一道牆。
從北京來看,一帶一路是開放的:可以隨時隨地加入,隨心所欲,自由選擇合作的對象。與一帶一路相比,四國聯盟的策略似乎來得太少、太晚。貿易和投資?也不是。更像是四國聯盟南中國海觀察小組的加強版而已。
撰文:評論員Pepe Escobar
原文:
http://www.atimes.com/article/quad-version-belt-road-feels-like-south-china-sea-watch/
相片:AAP via Reuters / Lukas C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