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錘,美軍偵察機僞裝成他國客機加強對華偵察

亞太日報

text

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16日消息,此前,不斷有《南華早報》等媒體報道,美軍將偵察機僞裝成客機在中國沿海活動,但缺乏數據實證。“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通過空中廣播自動監視系統(ADS-B)信號,連續三天(9月8日至10日)發現美軍偵察機通過更改ICAO(國際民航組織)註冊的航空器識別碼,僞裝成馬來西亞客機對中國實施抵近偵察。

此事一經發布,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美國大衆機械雜誌Popular Mechanics、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 News、馬來西亞自由今日大馬Free Malaysia Today和中國《參考消息》等媒體紛紛跟進報道。

而經過國內外開源信息專家和無線電愛好者的交叉驗證,我們的推測屬實。

詳情及依據

9月8日上午,美空軍1架RC-135W電子偵察機(AE01CE)從沖繩嘉手納起飛後信號消失,隨後1架國籍顯示爲“馬來西亞的飛機(750548)出現在同一航線,軌跡高度吻合。該機進入南海後飛往海南島與西沙羣島之間空域密集行動,距離海南領海基線僅約50海里,就其曲折的飛行軌跡看,顯然也非客機作爲。

9月9日凌晨3時,美空軍1架RC-135S導彈監視機(AE01D6)從沖繩嘉手納向北起飛後信號消失,隨後1架國籍顯示爲“馬來西亞的飛機(752B29)進入黃海空域,並從凌晨5時許起持續盤旋至上午11時方纔離開,期間最近時距離中國膠東半島領海基線約56海里。

9月10日,1架國籍顯示爲“馬來西亞”、識別碼爲755CB7的飛機飛往廣東近岸及臺灣海峽南部空域,活動軌跡異常,並一度挺進至廣東汕頭領海線外不到60海里處,同一時間1架KC-135R加油機(AE0392)從關島安德森起飛,前往南海上空活動。通常,加油機不會單獨活動,加油機的出現,側面證明了這一空域有其他美軍機的存在。這架“馬來西亞”飛機離開南海時信號消失,繼而同一航線和高度上出現了美空軍RC-135W電子偵察機(AE01CD)。推測是RC-135W冒用馬來西亞飛機識別碼對中國進行偵察,任務結束方纔露出真實身份。

以上推測也得到了國內外開源情報專家和無線電愛好者的驗證及肯定。

著名的開源情報分析師史蒂芬·沃特金斯(Steffan Watkins),先是通過飛機攝影愛好者現場拍攝的照片,證明了前一天(9月7日)確有1架RC-135W電子偵察機從橫田基地轉場至沖繩嘉手納;之後史蒂芬通過adsbexchange.com,Radar Box24以及Flight Aware多個ADS-B開源平臺進行了交叉比對,證實了當天(9月8日)這架RC-135W從沖繩嘉手納起飛後關閉應答器,後使用一個“捏造的馬來西亞客機識別碼”(a spoofed Malaysian-assigned ICAO hex)進入中國近空行動。

史蒂芬同時也對9月9日、10日的飛機航線進行了交叉驗證,最終得出的結論與我們的一致。

美軍全球僞裝偵察的“常態”

對於美軍機更改識別碼,普通大衆可能此感到陌生甚至驚訝,但是這在無線電愛好圈子並不是祕密。包括長期跟蹤軍機態勢的“飛機守望”(Aircraft Spot)在內的不少國外社交媒體賬號,都曾數次發佈此類信息。

2019年2月24日,美空軍1架RC-135W電子偵察機,使用虛假識別碼“3F9867”,前往委內瑞拉北部沿海空域偵察;

2019年7月3日,美空軍1架RC-135W電子偵察機,採用虛假識別碼“730000”假冒爲伊朗籍飛機,前往波斯灣偵察。

……此類行爲已不勝枚舉。據中國無線電愛好者們的粗略統計,美軍每年在中國沿海進行類似的僞裝偵察就約有100個架次。

美軍的目的

有人質疑,美軍有必要通過這種手段進行僞裝嗎?直接將應答器關閉,不是更加一勞永逸?

的確,軍機並不需要長期開啓ADS-B應答器,往往在行動的時候關閉了信號。但美軍在中國近岸和近海偵察,有時候卻不得不打開應答器。這裏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9月16日11時許,實時航班信息軟件Plane Finder顯示的廣東近海空情

一是出於安全的考慮。南海及其周邊,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國際空域之一,空中交通十分“擁堵”,美軍機通過這些區域時打開應答器,防止意外事件發生,也是出於自身安全的考慮。

二是出於掩護偵察的需要。美軍偵察機基本都由客機改裝而成,如RC-135系列就是在波音707基礎上改裝的。它們除了塗裝,外形和雷達特徵與普通707客機無異,全球尚有少量707註冊。而且,707與波音客機主打機型737

的機艙寬度相同,橫截面類似,這更增添了僞裝的空間。美國在抵近偵察的過程中,如果關閉了ADS-B應答器,就會顯得很異常,容易被對方的空管部門和防空系統發現。而冒用他國客機的號碼,則有較強的隱蔽性,因爲它們在對方的雷達系統中的反射面積和同類客機非常相似,這就不容易被盯上。這對於絞盡腦汁加強對其他國家進行抵近偵察的美軍而言,具有很強實操價值。

美軍機冒充別國飛機(這些飛機通常並不存在),主要是爲了掩蓋自身軍事行動,更隱蔽地進行抵近偵察。但這一行爲無疑給全球的飛行安全增添了重大風險和不穩定因素,會造成誤判,並很可能給真正的民用客機和被冒用國的飛機帶來危險。

美蘇冷戰期間就發生過慘痛的誤擊客機事件。1983年9月1日,韓國一架波音747客機飛至蘇聯薩哈林島上空時,被蘇軍錯誤識別爲當時同在這一空域活動的美軍偵察機RC-135,導致一架蘇聯蘇-15戰鬥機將其擊落,機上269人全部遇難。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美方近年來一再強調在他國近海的“航行與飛越自由”。拋開美方是否遵守國際法中有關“尊重沿岸國安全”這一基本義務不論,僅就其僞裝他國客機而言,美方行爲就構成了對“飛行安全”的直接侵害。更重要的是,在不能確保飛行安全的情形下,何來所謂“飛越自由”。在這個問題上,美方又再次展現了雙重標準和霸道邏輯,值得我們關注和深思。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