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全球電影市場最大票倉

亞太日報

text

2020年臨近收官,只打了“半場”的中國電影市場即將迎來它的最終得分。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至12月28日16時,本年度全國票房爲195.24億,正向着200億的目標作最後衝刺。

在疫情持續影響全球電影市場的背景下,國內電影院線卻顯現出了強勁的恢復力。早在兩個月前,中國電影票房已超過北美同期成績,歷史上首次奪得全球票房冠軍。從全年的恢復水平來看,今年國內的全年票房約爲去年的30%,北美票房約爲去年的20%。根據《電影藍皮書: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20)》的估算,今年全球電影票房約爲去年的20%~25%。

得益於國內穩定的疫情防控狀態,中國電影得以在迅速復工後不斷強化市場恢復的領先優勢。而在“全球冠軍”的光環之下,這個最大的票倉能否爲中國電影提供持久的發展動力,還須留待時間檢驗。

國產電影搶佔市場

國內電影市場的率先復甦,給了國產影片充分的市場消化空間。影院復工後,國產片的上映數量穩步提升,每月新上映國產片數量在40~50部。8月下旬,《八佰》上映後便長期佔據票房日冠坐席,在2個月內突破31億票房,擠入中國電影票房總榜前十,更成爲2020年度全球電影票房冠軍。國慶檔前後,《奪冠》《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一點就到家》《急先鋒》等大片集中上映,八天拿下39.5億票房,並助推年度票房突破百億。

受益於《我和我的家鄉》的突出票房表現,出品、製作、發行方北京文化(000802.SZ)和參與發行方華錄百納(300291.SZ)均在國慶檔後發佈票房公告,稱公司從影片中獲得的收益分別爲8000萬1億元和1600萬1700萬元。

國慶檔過後,《金剛川》的高關注度讓中國電影(600977.SH)出現了持續一週的漲勢。上映後,《金剛川》佔據了約一個月的日冠席位,成爲年內最後一部總票房破10億的電影。進入12月,提檔上映的《緊急救援》被賦予了助力本年度票房衝擊200億目標的希望。截至12月28日下午4時,上映11天的《緊急救援》已收穫了4.22億票房,目前在2020年度票房總榜上列第12位。

縱觀影院復工後的中國電影市場,從暑期檔、國慶檔,再到年尾,國產電影占據了絕對的市場地位。在本年度票房排名前10的影片中,前9部均爲國產電影,斥資2億美元的好萊塢科幻電影《信條》僅位列第10位。將排名放寬到前20位,非國產電影也僅有3部美國影片。而往年的年度票房前20名中,海外電影數量皆將近半數,2017年更有13部影片來自海外。

沒有足夠的海外商業大片的衝擊,國產電影有了更大的探索空間。在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劉海波看來,本年度票房前十的影片基本反映了電影本身的質量,沒能突破10億票房的影片也確實存在一定缺陷,票房排名第一、第二的《八佰》和《我和我的家鄉》在IP影響力和影片質量上均表現突出,高票房反映了觀衆對電影品質的直觀認知。

“冠軍”之後是挑戰

這一“全球冠軍”體現了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之下,中國電影票房與其他電影市場之間的相對優勢,但從絕對數值來看,今年國內電影市場的整體聲量出現了明顯收縮。今年僅有4部影片衝破了10億票房大關,而在以往的“10億俱樂部”中,2017年和2019年均有15部電影入圍,2018年更有17部影片在列。

同時,在票房數據上,今年奪冠的《八佰》在去年的票房排行榜上僅能位列第5,和此前4年的票房年度冠軍都有着不小的差距。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公開數據統計,今年票房前10影片的合計票房僅爲去年前10影片合計票房的42%,前10影片的票房規模嚴重“縮水”。

因此,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奪冠更多的是疫情形勢下的特殊產物。

劉海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終端來看,國內影院恢復營業較早,歐美這些大的票倉仍然深陷疫情泥沼,影院無法正常開放,這是主要原因;從影片來看,由於歐美院線關閉,好萊塢電影通常會考慮全球同步發行,以避免盜版衝擊院線票房,即便中國單一票區開放,但考慮到整體戰略,影片仍處在“捂盤惜售”的狀態,因此有很多好萊塢大片還未發行,才導致國產電影一枝獨秀。“由於國外的大片沒有進來,國產影片的票房佔比就相應提高了,總體來說還是一個特殊情況,沒有任何可比性。”

上海交通大學電影電視系副教授邵奇也認爲,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電影市場“風景獨好”更多的是國內抗疫成效的體現。相較於海外影院的大量停擺,國內爲影片的放映營造了良好的觀影環境。同時,中國電影穩定的質量和產量輸出也有力地保障了市場運行。

“但今年的疫情給中國電影帶來的不是機遇,而是挑戰。”邵奇表達了更多的擔憂情緒,“電影市場並不會因爲海外電影的缺少,就會有更多國產電影來填補空白,質量仍是電影獲得市場認同的首要標準。而在疫情面前,中國電影遇到了新問題,電影院直面流媒體的競爭,諸多電影在流媒體免費首映是否會衝擊傳統的電影業態?觀衆是否會減少或放棄去影院觀影?如果大量影片離開大銀幕,製作方對細節的要求是否會受到影響?這對電影產業來說是否降低了行業標準?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觀察。”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在疫情所引發的行業變革期探討“票房冠軍”的意義並不大,“大量電影沒有票房數據或票房僅佔據收益的小部分,院線票房數據已不能反映電影市場的全貌,這個行業已經變了。”某影視公司創始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這場“挑戰”將至少持續5年時間。《電影藍皮書: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20)》稱,預計全球電影市場在5年後有望恢復到2019年的市場規模,在20202025年期間,全球影院票房將以複合年增長率30%左右的速度逐漸復甦發展。同時,中國電影市場的復甦將快於全球市場。普華永道數據顯示,20202024年,中國電影市場複合年增長率爲37.4%,遠高於全球電影市場的26.7%。

“這個恢復的過程,會不會是中國電影的機遇呢?我並不這麼認爲。目前我們在國內票房靠前的電影,其實越來越單一地照顧了國內市場,選題、IP、宣發等環節都在迎合國內觀衆的期望和需求,在國際市場上並沒有太大的號召力。如果真的要開拓國際市場,還是要研究國際需求,創作一些能夠調和國內外審美特點的全球電影,要實現這一目標依舊是任重道遠。”劉海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