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牧之
當地時間10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賽在日內瓦表示,考慮到當前新冠病毒的特性和對未來的預期,世衛組織認爲“清零防疫政策是不可持續的”。這樣一番言論被多家外媒爭相轉載,認爲這是世界衛生組織對中國“動態清零”防疫策略的批評。
對此,我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趙立堅迴應稱,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因時因勢不斷調整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對於譚德賽的這套言論,耶魯大學陳希教授認爲,他需要在接下來繼續澄清自己的立場,需要進一步明晰其所說的“不可持續”究竟指什麼,“這需要世衛組織或其本人來澄清‘不可持續’究竟是在多長的時間跨度之內”。
中國的“動態清零”總方針不是追求零感染,而是要以最低的社會成本,在最短的時間內控制住疫情,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使14億多中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得到有力保障。
而我們的“動態清零”策略在國際主流醫學界上已經得到了廣泛認可。世衛組織突發衛生事件執行主任瑞安曾表示,考慮到疫情防護和社會經濟生活之間的平衡,像中國這樣的採取嚴格措施劃定範圍遏制病毒傳播途徑的做法是可取的。
世衛組織首席流行病學專家範科爾霍夫也表示,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當前的防疫措施是最合理的選擇,找到所有的病例顯然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國的做法已經是儘可能的降低傳播效率,爲整個社會做出應對措施留出了足夠的時間。
其實但凡這些斷章取義的外國媒體寫手來中國生活一段時間就會明白,我們的“動態清零”和他們臆想的我國“清零”策略完全是兩回事。我們的“動態清零”力求在疫情浮出水面之初就進行全面圍堵,力求在最快時間將陽性人員和其可能接觸的傳播鏈條完全和社會面隔離開,以實現社會面意義上的“動態清零”,這樣可以最大限度保持社會面無關羣衆的生活節奏,而陽性病例和其密切接觸者則會進行隔離篩查和治療。就像一個隨時可以發揮作用的閉環管理系統一樣,完全分割,互不干擾。
我國自2020年初“武漢防疫戰”結束後便長期奉行了這一策略,全國大多數人口在大多數時間都可以自由在無疫情地區的流動就證明了我們這一策略的自由度,而我們在每次小範圍疫情爆發之後都完全實現了堵截也證明了這一策略的有效性。
就算是不久前上海曾經出現了上萬人左右的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我們的動態清零策略也依然發揮了作用,如今上海新增病例數字的下降正在證明着這一觀點。
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自己的國情,我國人口流動水平高,醫療資源分佈存在明顯地區化差異,這些都決定了我國決不能像某些西方國家一樣無序完全放開並躺平,因爲根據權威流行病學模型的分析,150萬人口的死亡就是我國躺平的代價。
而我國網友也不要被無良境外媒體帶跑,實際上外媒對譚德賽總幹事言論的解讀現在暫時無法蓋棺定論。譚德賽所說的是“清零策略”而非我國當前所實施的“動態清零”,在譚德賽接下來回應這一問題之前,他究竟是不是直接批判我們的防疫策略只能算是個未知數,“清零”和“動態清零”完全是兩個概念,我國所堅持的策略,完全是被證明在現階段最適合我們的策略。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