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外媒稱曾經發展水平相當,如今印度已全方位落後中國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海外記者 Alice

編譯 暮又

30年前,中國和印度在經濟上相差不大,但現在情況已經變了。在社會和經濟領域上,中國都已經超過了印度。

2019年,中國的GDP就已經達到了14.1萬億美元,幾乎是印度的五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佔全球出口總額的12.8%左右,而印度只佔了1.7%。

中國的基礎設施以及商業發展環境都更有優勢。中國的社會指標也超過了印度。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19年人類發展指數顯示,中國排在第85位,而印度排在129位,共有185個國家。該指數是基於人均壽命、兒童入學年齡、人均收入以及人均購買力研究。

有一些原因可以解釋爲什麼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比印度快。

1978年,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而印度在1991年面臨金融危機時纔不得不實行經濟改革。

unnamed.jpg

而且中國給予農民更多的自由以及更好的價格。這提高了絕大多數中國人的生活水平。與此同時,中國鼓勵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如服裝、玩具和輕量化工程產品生產,這樣一來,勞動力就成爲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市場。隨着越來越多的工人進入城市,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也不斷加快。

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中國的製造業規模在不斷擴大,其體系也越來越成熟。中國在許多大宗商品的全球供應鏈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隨着外國企業到中國投資建廠,就業機會也越來越多。

1991年的改革使得印度去掉了一些阻礙商業發展的條令,並且允許了部分產品進口和外國投資。這些措施提高了投資率。但忽視了印度大多數人賴以生存的農業。因此,印度並沒有像中國那樣創造出大量的就業機會。

現在,印度經濟的主要來源是服務業。許多製造業的規模無法繼續擴大。在土地徵用問題未能解決的前提下,生產規模無法擴張是阻礙印度經濟發展的最大因素之一。

這些障礙到如今都還沒有解決,這就阻礙了印度和外國公司投資進行大規模生產活動。因此,印度在全球供應鏈方面的參與是十分有限的。

簡而言之,印度在經歷了短暫的經濟繁榮之後,並沒有堅持繼續改革。在過去的5年裏,印度發佈了一些重要的改革措施,比如引入國家生物識別系統、國家商品服務稅以及破產法。而中國在改革的路上越走越遠,最近還擴大了數字經濟產業的發展。

縱觀歷史,中國就比印度更強大,更有能力爲國家的目的調動社會資源。中國政府也更具創新力,開展了更多的試點項目,比如建立經濟特區。

中國和印度在衛生和教育方面的差距也顯而易見。從“赤腳醫生”和社區診所開始,中國長期以來就擁有全國衛生保健服務網絡,而且還把重點放在公共保健措施上。相比之下,印度什麼也沒做。

甚至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的人均壽命就是68歲,而印度只有54歲。儘管目前差距已經縮小,但兩國居民在營養和其他健康指標上仍存在顯著差異。目前,中國的醫療支出佔GDP的6%以上,而印度僅爲1.5%。

中國也非常注重教育,高中生和大學生的比例也在增加。儘管印度正在努力想要追上中國,但這幾十年來,教育的落後已使其勞動力和技術發展處於劣勢。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