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了中國採購經理指數。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爲50.9%,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爲53.5%,比上月回落1.7%;綜合PMI產出指數爲52.9%,比上月回落1.3個百分點。但是總體來看,各項PMI指數均維持在50%枯榮線之上,說明中國經濟運行仍保持着平穩運行良好態勢。
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比上月回落,源於供給與需求的變化。首先,供給端表現出結構性新變化。一方面大宗原材料漲價帶來的生產成本上升問題逐漸得到了有效遏制,價格因素導致的PMI上漲趨緩。另一方面,受到芯片短缺等因素制約,電子信息產業、汽車等行業的供應鏈等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其次,需求端呈現了“兩升一降”的新變化。受到疫情影響,全球對紡織、服裝、醫藥和醫療器械等的需求仍然比較強勁,帶動了相關產業快速擴張。疫情以後,隨着社會消費逐漸恢復,消費品類製造業部門正在大規模擴張。但是,隨着國外疫情逐漸好轉,一些國家的供應鏈和生產鏈恢復後,中國產品出口的“激增效應”將會釋放殆盡,中國的出口將會逐漸迴歸正常。
PMI是監測經濟運行的先行指標,良好的數據顯示了中國經濟運行平穩且處於擴張態勢。近日世界銀行的報告預測今年中國的GDP增速將達到8.5%,進一步說明中國經濟處於穩定擴張態勢。世行報告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增長充滿了信心。中國經濟基礎好、韌性足、潛力大,通過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綜合利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區域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對外開放政策等,落實“六穩六保”措施,能夠高質量完成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
不過,對於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可能面臨的挑戰需要給予高度關注。受到疫情衝擊、地緣政治和美國等對中國的全面打壓和遏制,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日趨複雜,不確定性和風險不斷增加。另外,美國的國家債務已處於債務安全警戒線之上。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將債務貨幣化的政策給全球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通貨膨脹壓力和債務違約風險。對這種“黑天鵝”和“灰犀牛”事件需要做好預警和防範準備。對於國內來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徹底,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和環保壓力等比較突出,創新動力不足制約了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企業投資和消費需求並沒有完全恢復到疫情前水平,進一步發揮微觀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還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
當前,中國正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通過改革和創新,今年中國經濟將會繼續保持穩定恢復態勢,中國經濟必將行穩致遠。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