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綜合 重北
2020年4月28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簡稱“BIS”)刊發兩項最終規則和一項擬議規則,旨在進一步限制對中國及其他構成國家安全疑慮的國家的出口與技術轉移。
6月29日,這些新規正式生效。新規擴大了對美國出口商在出口軍事目的商品方面的要求,這些商品與武器開發、軍用飛機或與偵察行動有關。
而之所以要這麼做,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表示,這是因爲中國試圖通過“民用供應鏈”獲取美國商品和技術,然後將其轉用於損害美國利益的軍事及情報用途。
雖然這些規則也適用於俄羅斯和委內瑞拉,但專家表示,特朗普政府其實更針對的是中國。這些規則對中國適用,表明特朗普政府正致力於從各個角度來對抗和遏制中國,同時這也是中美兩國關係不斷惡化的又一最新印證。
自上任以來,特朗普不斷加大對中國的打擊力度,首先是在貿易方面,之後是在以科技爲重點的多個領域。近年來,美國商務部、國防部等機構已經制定了一系列法規,以限制向中國的技術轉讓。
正是因爲這些法規,中國的科技收購面臨着更嚴格的審查,數十名中國個人和公司被列入美國“實體名單”。美國以國家安全爲由,限制這些企業和個人與美國同行做生意。
今年6月,在香港國安法公佈之後,特朗普政府對美國向香港出口的國防設備和某些高科技產品施加新限制,終止對香港的美國軍事裝備出口。美商務部表示,香港現在將受到對適用於中國大陸的某些技術出口的同類管制。這些管制措施阻止美國公司向中國、俄羅斯和其他被視爲存在安全風險的國家出售可能威脅國家安全的某些類型的敏感高科技產品。
對於美國這一系列的行爲,Squire Patton Boggs律師事務所駐華盛頓的國際貿易律師George Grammas表示:“這只是我們看到的一系列打壓中國的行動中的一個,以後還會有更多。”George Grammas預計,以後美國會出臺更多的法規,以將目前出口中國不受許可證限制的技術和產品轉化爲對許可證有要求的商品種類。他還認爲,這不會僅僅侷限於特朗普這屆政府。
起碼,自奧巴馬政府開始,美國就一直關注中國在科技領域的領導地位,比如中國在2015年公佈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該計劃將中國政府的重心轉移到了高科技產品的開發上,指出要重點發展機器人、航空航天和人工智能等關鍵行業。
此外,美國還認爲,中國試圖通過“軍民融合”戰略,利用中國私營部門實現政府主導的目標。美國國會的一個諮詢機構——美中經濟和安全審查委員會在去年的年度報告中寫道:“中國政府的軍民融合政策旨在通過一系列的政策和其他政府支持的機制,刺激中國創新和經濟增長,同時將民間創新成果用於支持中國國防行業。”
該報告警告稱:“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商業夥伴關係可能有助於中國的軍事發展。”對此,報告舉例說,中國已經是商用無人機生產的全球領導者。如果通過與美國公司的合作,中國會學會如何製造更便宜、更輕、更持久的鋰離子電池,這樣就能製造出增強其軍事能力的無人機。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