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美核談能否重回正軌?

亞太日報

text

近期,美國政府放風,希望與朝鮮核談重回正軌。據法新社報道,在朝鮮宣佈繼續戰略武器開發工作後不久,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表示,美國想要同朝鮮“和平,而不是衝突”。美國釋放了看似善意的戰略信號,而朝鮮也沒有在“最後期限”採取激進措施,沒有向美國送出“聖誕禮物”,似乎也在保留與美國談判的可能。

影響朝美重啓核談及兩國關係演變的因素可以概括爲如下五點:

一是美國對朝鮮的立場態度

在朝鮮看來,美國的核威脅隨時可能升級,朝鮮不大可能爲了眼前的經濟成果和福利拋棄國家安全利益。金正恩指出,爲增進朝美互信,朝方曾採取廢棄核試驗場、停止核試驗和洲際彈道導彈試射等一系列重大舉措,但美方卻回報以韓美軍事演習、向韓國提供尖端武器、額外製裁等。美方在世人面前再次證明其扼殺朝鮮制度的野心絲毫未變。但朝鮮也表示,將根據美國今後的對朝立場,調整加強核遏制力的廣度和深度,爲朝美對話留餘地。

二是朝鮮對美國的威脅認知

朝鮮方面經常用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和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爲例子,證明朝鮮自行研製核武器的必要性。而美國空襲擊殺伊朗將領蘇萊曼尼,也可能對朝鮮無核化進程產生影響。自去年8月以來,朝鮮《勞動新聞》刊登了30多篇分析伊朗核問題的文章,這反映了朝鮮決策者對於伊朗問題的興趣。但蘇萊曼尼之死的影響要取決於朝鮮的威脅認知,這可能會讓朝鮮更加堅定地追求核武裝來懾止美國的侵略行爲,也可能會讓朝鮮方面在重啓核試驗的問題上更加謹慎,不會輕易越過美國劃定的紅線。

三是朝鮮面臨的制裁壓力與戰略調整

與代價高昂的軍事手段不同,美國將對朝鮮的經濟制裁作爲常用手段,目的是通過限制其與其他國家和行爲者的經濟活動來改變其行爲,雖然制裁始終未能達到既定的效果,但會迫使朝鮮採取相應的戰略調整。朝鮮自2018年4月起,宣佈中止核試驗與洲際彈道導彈試射,並採取集中力量發展經濟的路線。但2019年底,金正恩在朝鮮勞動黨七屆五中全會上的發言表明朝鮮將時隔1年8個月重返“核武開發和經濟發展”並進的正面突破路線。因此,朝鮮既不想放棄與美國核談來增加經濟不利局面,也不想爲了經濟利益而在安全和政治層面過於妥協。

四是朝美都對韓國發揮“中間人”和“調停者”的作用感到不滿

美韓之間利益、動機及偏好的趨同是顯而易見的:通過延伸威懾確保韓國的安全;出於亞太地區地緣政治的考慮,確保美國爲朝鮮半島的主導戰略參與者;經濟上的不對稱相互依存關係等。朝鮮對美的施壓因素大於實際行動,很大程度上也是爲了表態:朝美關係優先於並管控着朝韓關係,朝鮮已經把韓國從“中間人”定義爲“當事者”。特朗普通過韓國對金正恩發出了生日祝賀,朝鮮對此事有三種可能的反應:拒絕、接受、不置可否。如果朝鮮接受,特朗普下一步有可能順勢讓韓國重新擔當朝美調停人、中間人的角色,讓韓國重新回到舞臺中央,從而複製2018年的劇情。但現在朝鮮態度強硬,特朗普可以借朝鮮之口讓韓國繼續待在局外,既維持了美韓同盟的體面,也達到了阻止韓國攪局的目的。

五是中美在朝鮮半島的衝突管理

中美都在不斷重新評估接觸戰略,平衡彼此間經濟依賴和安全顧慮的關係。隨着中美權力差距的縮小,鑑於中國與朝鮮半島的地緣臨近性,這使中國對半島事務潛在的權力投射能力大增,隨着美國退出《中導條約》,美國在東北亞的戰略部署動搖了相關各國核武器與常規武器技術的攻防平衡態勢。美國的進攻性戰略與中國的衝突化解能力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朝美核談進程。

朝美關係在2020年很可能更加複雜,美國不會放手朝鮮半島,不會同意解除對朝經濟制裁,而且還會繼續製造更大的摩擦和衝突。朝鮮也不會輕易屈從於美國的極限施壓而放棄核武。整體來看,朝美關係有三種潛在路徑:

一是純粹的地緣權力博弈。朝美回到2018年金特會時代之前的長期戰略對峙狀態,兩國進行戰略冒險併發起軍備競賽,甚至重演冷戰時期的“普韋布洛”號危機。該選項成本和風險高昂,朝美目前都不願意走這條路線,但如果小概率事件的衝突螺旋升級則會加劇這種風險的爆發。二是將權力衝突加入適當的戰略對話。通過建立朝美雙邊的對話機制,降低對彼此的威脅認知,增加合作預期,強化領袖間的私人關係,即回到去年板門店談判之前的朝美關係態勢。三是進行適度的雙邊和多邊制度嵌套,並加強觀念和認知的共識,這是相對理想化的未來朝美關係走勢。朝美對彼此的積極行爲經常會作保守估計和大打折扣,而對對方的消極行爲則會進行誇大和自我強化。目前來看,第一種負面影響太大但不應忽略可能性,第二種是可以努力爭取維繫的,第三種可以作爲“應然”而非“實然”的願景。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