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蒂爾重啓國產汽車計劃

Asia Times

text

在5月9日贏得大選後不久,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 Mahathir Mohamad)便推出了新的國家汽車計劃。然而,馬來西亞網民在社交網絡上質疑重啓這個國家推動計劃的戰略意義,因為這個計劃在馬哈蒂爾之前就任總理時推行的結果好壞參半。亞洲時報(

ATimes.com

)報導

一些人認為,馬哈蒂爾此舉真正的目的在於糾正他22年前執政期間的遺留問題。當時,他推出了工業化政策以及充滿野心的項目,使馬來西亞由當時基本仍是農業經濟邁向現代化。


馬來西亞的國產車普騰(Proton)毫無疑問正是馬來西亞工業化計劃的主要驅動。在三十多年前,普騰當時完全是一家國有企業。1985年第一代的普騰Saga(Proton Saga)走下生產線時,熱衷汽車的馬哈蒂爾將其稱為「馬來西亞人民成為有尊嚴的民族的象徵」。


這家國有汽車企業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曾一度主導馬來西亞市場,在高峰時期佔據74%的市場份額。馬來西亞政府利用保護性關稅使得進口汽車價格高昂,推動本土汽車銷售。然而在馬哈蒂爾之後的政府卻放鬆了進口關稅,導致普騰銷售大幅下滑。至2017年,普騰佔該國新車銷售的比例已跌至13.8%。


隨著來自進口車以及馬來西亞私營汽車公司第二國產車(Perodua)的成功,進一步加速了普騰的衰落。第二國產車成立於1992年,是日本豐田汽車(Toyota Motor)的全資子公司大發(Daihatsu)在當地成立的合資公司。現時第二國產車佔據馬來西亞汽車市場最大的份額,去年達到39.8%。

曾經是馬來西亞的驕傲,普騰品牌近年來卻深受質量問題投訴的困擾。 馬來西亞富豪丹斯里賽莫達(Syed Mokhtar Albukhary)控制的多元資源工業(DRB-HICOM)在2012年將普騰私有化,試圖扭轉它的命運。


但此舉並不成功,當時納吉布(Najib Razak)領導的馬來西亞政府在2015年批准了12.5億令吉(2.84億美元)的聯邦貸款,幫助普騰償還債務。貸款的前提是普騰必須與一家外國汽車公司達成「戰略夥伴關係」。


來自中國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團(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出現了。這家總部位於杭州的企業公司去年以4.6億令吉收購了普騰49.9%的股權。這筆交易被吹噓成可幫助普騰改善其財務狀況,以及幫助這家馬來西亞民族品牌企業升級其技術能力。


一些分析師將吉利的收購視為中國企業進入東南亞汽車市場的首次嘗試。雖然這宗交易有很好的經濟意義,但卻成為了馬來西亞大選前夕保守派的民族主義者及馬哈蒂爾本人的政治避雷針( political lightning rod)。馬哈蒂爾在2016年前一直擔任普騰主席。


馬哈蒂爾將普騰的股權出售視為對民族尊嚴的侮辱,並哀嘆這是納吉布對該國經濟「大平賣的開始」。他指責納吉布政府令普騰陷入破產困境,再將其出售來償還債務。

然而,馬哈蒂爾始終堅稱普騰因股權出售給了一家中國公司而「不再是國產車」。今年6月,他在東京舉行的第24屆亞洲未來國家交流會(24th Future of Asia Conference)上表示,馬來西亞新政府將會另外組建一家國有企業公司。

撰文:評論員Nile Bowie

原文:

http://www.atimes.com/article/mahathir-driving-for-a-new-national-dream-car/

更多:http://www.atimes.com/

相片: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