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沙盒元年:從9個試點城市70個項目中能發現什麼線索

亞太日報

text

2020年,金融科技發展潮流與疫情催化下,中國版 “監管沙盒”加速推進與落地。

自北京在2020年1月公佈第一批試點項目伊始,8個月內試點城市兩度擴容,4月新增上海、重慶、深圳、河北雄安新區、杭州、蘇州,成都、廣州也於7月加入隊列。

截至目前,9城均已發佈試點項目名單,合計達70個創新應用。其中,北京已於2020年12月25日發佈第三批試點名單,共有22項,在數量上獨佔鰲頭。其餘城市中,上海發佈兩批共13項。成都有6項,重慶、杭州、蘇州、雄安新區、廣州均爲5項,深圳有4項。

回顧2020年,若以當前發佈的70個試點項目爲鑑,未來的“監管沙盒”發展方向可能是什麼?又能從當前的試點中吸取怎樣的經驗教訓?

近半涉及“普惠金融”,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最熱門

由於北京第一批試點項目未區分金融服務與科技產品,從北京第二批試點項目算起的64個產品的類型,雄安新區將金融服務外的產品類型稱爲技術產品,這裏也歸爲科技產品。按此計算,金融服務有33項,科技產品有31項。

大部分的試點地區,其金融科技和科技產品數量相近。例如,北京第2、3批試點項目中,金融服務與科技產品比例是5:6,上海是6:7,深圳是2:2,重慶是3:2,杭州是2:3,雄安新區是3:2,成都是3:3。

值得注意的是,蘇州金融服務產品只有1項,科技產品有4項,廣州則5項全部爲金融服務產品。

不過,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張曉燕此前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不論是金融服務產品還是科技產品,其最終落地方向都沒有脫離金融服務。

西南財大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指出,當前監管沙盒的應用場景多爲供應鏈金融項目,針對小微等普惠客羣。

根據澎湃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70個試點項目中有34個涉及“普惠金融”、“小微企業”或“農業”。

試點項目類型基本囊括了金融科技的前沿技術與最新應用。畢馬威11月發佈的《中國“監管沙盒”創新與實踐啓示錄》研究報告將入盒項目分爲六類:數字化信貸,支付,創新銀行,底層技術,證券、財富與資本市場,保險科技。

在技術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銀行業及相關產業應用度最廣的幾項技術最爲熱門。其中有50個項目提及大數據技術,提及人工智能、機器識別、語音圖像識別等人工智能範疇的項目達42項,涉及區塊鏈、分佈式賬本技術的項目有26項,雲計算、5G、自動駕駛、物聯網等技術也屢次上榜。

畢馬威認爲,隨着未來更多技術發展到應用階段,金融科技創新的重點行業可能遷移,入盒項目的技術要素分佈形態也會逐漸產生變化

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孫揚指出,可以向金融運營後端發展,嘗試金融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技術),提升金融機構運營的效率,提升金融員工的幸福感。可以探索金融和機器視覺、衛星、物聯網傳感器的結合,“現在小微企業風控明顯有從線上向線下走的趨勢,希望金融科技企業幫助金融機構加速構建線上線下融合小微風控體系。”

“還可以探索區塊鏈和數字人民幣在跨境支付和跨境清結算的應用,讓區塊鏈走出去,通過先進技術進入全球金融基礎設施的競爭序列。”孫揚說。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李峯則指出,在當前的試點階段,入盒測試項目大多屬於技術創新和流程優化,例如信貸、供應鏈金融和支付等方面的改進,僅限於提升金融服務,在金融服務業務模式方面的創新不足。建議多鼓勵金融業務模式創新,結合先進的技術和流程,推動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

試點地區具備產業優勢,北京三批名單“側重點發生變化”

畢馬威認爲,被選爲試點的城市(地區)除具備相應的經濟條件和科技創新水平外,配套政策及實施方案也極爲到位。主要體現在:具備產業優勢,金融市場發達,擁有充足的科技資源;具備良好的政策和配套服務空間,不斷推進創造金融科技應用場景。

“目前試點的9個地區都有一定的科技產業基礎,並具備一定規模的實體經濟和金融機構聚集,所處的地區也是中國最重要的經濟區域(京津翼、長三角、粵港澳和成渝地區),且有幾處爲央行數字貨幣測試的區域。”李峯表示。

北京作爲率先開啓“監管沙盒”的城市,已發佈了三批試點名單。

“項目內容上看,從初期的主要是貸款相關項目到更爲寬泛一些的服務和技術驗證項目。”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副教授王志誠表示。

李峯也指出,第一批主要以銀行數字信貸類產品爲主,全部由持牌金融機構申請,並且均爲銀行類機構(含銀聯),第二、第三批則逐步擴展到更大範圍的持牌金融機構(銀行、保險、支付等)和科技企業合作,應用場景也逐步擴大。從技術角度看,區塊鏈技術佔比逐批次增加,第一批1家,第二批2家,第三批4家。

孫揚表示,第一批具有比較明顯的智能金融特徵,第二批具有很明顯的抗疫基因,第三批區塊鏈和物聯網技術特徵比較明顯,很明顯是通過區塊鏈和物聯網促進金融和產業鏈互聯網的融合,打造產業鏈金融戰略很明顯,比如區塊鏈國家電投供應鏈金融平臺,光信通區塊鏈產業金融服務平臺等,“側重點很明顯發生了變化。”

張曉燕此前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北京試點應用偏向通用技術創新,上海試點應用偏向產業規劃,深圳公佈的首批創新產品則偏向於非常具體的金融業務服務。

她認爲,北京的金融科技資源非常豐富,除金融監管資源優勢外,有大型金融機構總部和金融科技子公司,又有一批國內外知名大型科技和互聯網公司,更有一批細分領域的初創公司,因此,北京試點應用申報多是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金融機構和大型科技或互聯網企業。

對於上海,張曉燕認爲上海1月發佈的《加快推進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實施方案》,提出5年內上海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金融科技中心,因此,金融科技“監管沙盒”的探索對於上海創新金融科技監管方式至關重要,能夠服務於上海的政策和產業規劃。

而深圳公佈的首批創新產品則偏向於非常具體的金融業務服務。首批4個試點應用表現出很強的地域特點及地域優勢,深圳作爲對外開放的前沿城市,其創新應用服務於獨特的城市定位,例如基於區塊鏈技術做境外人士薪酬驗證。

孫揚則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北京側重於AI和區塊鏈,深圳、雄安新區、蘇州重點是數字人民幣的試點,重慶側重於風控技術對於小微金融科技和農村金融促進,上海側重於基於區塊鏈和大數據的產業鏈金融風控技術促進金融和產業鏈和數字政務的融合,杭州側重於大數據、區塊鏈和分佈式賬本技術,杭州電商大數據比較發達;廣州側重於跨境金融服務安全和小微金融風控,廣東外貿金融服務較多,製造業的小微企業也較多。

李峯也提到,目前,各地選擇的項目也主要根據當地不同的城市定位及產業基礎相關,例如北京偏基礎科技類應用比較多,上海則更偏重區塊鏈,深圳外向型科技應用特色明顯,而成都、重慶等地方特色則比較鮮明(如服務於小微、三農),蘇州則側重服務於長三角地區。

試點地區“可助力數字人民幣應用試點”,擴容可考慮“二三線”、“三四線”城市

未來,監管沙盒還將繼續推進。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認爲,一方面,試點範圍將不斷增加,試點城市通過“以點帶面”輻射到周邊地區,共同打造區域內金融科技事業的繁榮經濟圈。另一方面,試點批次將逐步提速,在各地試水創新項目試點後,其申請流程、評判方式等將不斷被總結及優化,試點批次亦將伴隨着工作效率的提升而產生加速。

畢馬威建議,對於已經具備良好的金融及科技基礎,並已經在“監管沙盒”試點運作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經驗及資源的大型及特大城市,可以此爲抓手推動金融創新化發展,規範金融場景建設、提升支付市場體系的競爭力,從政策、項目層面積極參與、助力央行數字人民幣在各個場景應用的試點任務。

孫揚則提出:一要考慮小微企業客戶的獲得感,感知強不強作爲評價依據之一,不能只是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企業試點,要了解客戶對於試點的感覺;二要促進金融和場景、產業鏈的融合,這一直是金融行業的大問題,監管可以鼓勵金融機構通過物聯網、生物識別和AI等金融科技加深和產業鏈的融合,並促進融合的深度和廣度,促進金融真正的覆蓋產業鏈金融的全鏈條。

但李峯認爲,短期內暫不宜擴圍。須在觀察目前9地區監管沙盒測試的結果基礎上,總結經驗和得失,將來再將已有成果推廣到其他城市。在選擇試點城市時,需考慮當地的科技發展狀況和產業特點,穩紮穩打,有序推進。

下一批試點城市誰會入列?

孫揚認爲,可以選擇一些二線城市,選擇一些中小銀行作爲試點對象。比如山東青島,可以看看金融科技在港口貿易生態的應用,比如吉林長春,可以做金融科技在農產品溯源的應用,比如南京,可以圍繞一些大型核心平臺企業,探索物聯網金融和區塊鏈供應鏈金融。

“二線甚至三線城市,金融不如一線發達,但是產業鏈生態也比較活躍,是金融和產業鏈結合的薄弱點,金融科技在這些地方監管沙盒試點,有助於推動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他說。

陳文建議,考慮到普惠金融的主要薄弱點仍在於金融覆蓋面不足的地區,後一步試點應當考慮針對三四線城市的普惠金融需求甚至縣域經濟體的農村金融服務需求,“只有在三四線城市能夠有效落地的金融科技才能真正支撐起中國數字普惠金融的未來。”

目前,海南和湖南均提出要推動監管沙盒模式。

12月8日,據海南日報報道,《中共海南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推動法定數字貨幣應用試點,培育打造“區塊鏈+金融”產業集羣,推動“監管沙盒”試點落地。

10月27日,根據湖南省人民政府官網,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佈了印發《湖南省區塊鏈發展總體規劃(2020—2025年)》的通知,提出在監管上,湖南省將構建包容審慎的“監管沙盒”模式。以區塊鏈產業園區爲試點,建立容錯機制和包容審慎的監管機制,營造寬鬆開放的市場準入環境和監管環境,推進試點項目建設。

王志誠稱,從全國的角度來看應該推廣到所有的省會和單列市比較公平合理。因爲各地的經濟機構和特色差異還是比較大,如果不能推廣而侷限目前的地區對地域經濟的發展不公平。

“給予更多非持牌機構的參與機會”

根據已發佈的試點項目名單,參與試點的主體有四大行以及其他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傳統持牌金融機構,也有攜程、百度、騰訊、小米、京東等互聯網巨頭旗下的科技公司以及其他科技型企業。70個項目中有34個項目由純金融機構參與,其餘36個項目由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聯合進行申報與業務開發,兩種類型各佔一半左右。

畢馬威中國認爲,這源於目前主流技術如大數據、AI技術、區塊鏈等對於銀行業有較高的適用度,並且銀行所積累的大量數據資源和業務場景也豐富了技術應用的素材和案例,在現有階段,銀行業已成爲金融科技創新發展的重點行業,並且帶動相關的支付企業共同推廣科技類產品及服務。

張曉燕認爲:“互聯網龍頭企業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有利於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推動信貸等傳統金融服務轉型升級。”

畢馬威中國判斷,儘管當前參與試點的非金融機構數量遠小於金融機構數量,但市場上科技企業仍是技術創新的主力軍,未來各金融機構在加強自身創新開發能力的同時,也將加快與外部科技企業或同生態環境企業互相合作、學習的進程,從而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儘快實現相關技術的迭代。

王志誠指出,從北京的三批“監管沙盒”試點名單看,參與主體機構最初主要是四大國有銀行,現在科技公司爲主體的項目佔比逐步增加。

“同時目前採用的都是持牌金融機構參與的活動,應該給予更多非持牌機構的參與機會,各地應該給予公平競技和因地制宜的嘗試。”他說。

李峯也建議,需擴大參與主體範圍,金融機構除了銀行外,逐步擴大保險、證券、交易所等其他金融行業相關機構的參與度,並提升科技企業(包括中小科創類企業)的參與力度。目前科技企業必須與金融機構合作才能得到申請項目,未來可考慮滿足一定條件科技企業的獨立申請項目。

他還表示:“保持競爭中性,除了已有的持牌金融機構和大型科技公司外,鼓勵民營、初創企業以及外資機構也參與進來。鼓勵更多獨創性而非冗餘重複性的創新項目。”

或可增強透明度,“審慎監管”,實施寬進嚴出

“如果可以將一些項目的效果數據可以通過權威的網站發佈就好了,這樣可以看到哪些項目實驗的比較好,比較受歡迎,這也會激勵參與試點的企業,提供高質量的案例,認真做試點,將項目做大做好。”孫揚說。

王志誠則在監管沙盒的準出環節提出了建議。

王志誠說:“應該實施的是寬進嚴出,有比較嚴格的淘汰機制,對進入條件應該大幅放寬纔有利於創新,真正的創新在早期往往存在很多瑕疵而不容易得到監管認可,所以才需要使用監管沙盒。對項目的出口應該嚴格把控,應該有比較廣泛的社會參與和反饋聲音。”

12月16日至18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這或許爲未來“監管沙盒”試點指明瞭方向。

“基於金融科技的創新必須充分識別風險,保護消費者權益,有充足的風險應對手段。實際上是要求監管沙盒必須做好,做實。”孫揚說。

從監管層面看,李峯建議,需要從“以技術示範驅動創新”與“以信息穿透和保護控制金融與技術風險”爲兩大重點,在促進金融創新的同時重視風險控制。

他表示,未來,政府不僅要強化與企業的業務溝通,還需要大力發展監管科技,通過對ABCD等新興技術的運用和監管創新來應對監管沙盒測試流程,防範金融科技風險。把試點評估的效果和行業准入、監管規則的完善緊密聯繫起來。

李峯還提到:“目前的監管主體主要是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建議未來需要其他監管部門(如銀保監會、證監會等)的共同參與和協調合作,建議及時總結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爲未來出臺數字化金融監管制度積累經驗。”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