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新冠疫情下世界經濟面臨風險 專家:中國經濟優勢尚存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綜合 艾仁

由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引發的疫情正在對亞洲以及世界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儘管與2003年抗擊非典時相比,中國的經濟規模增長了7倍,但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仍然深受此次疫情的影響。截至目前,該國交通系統、餐館、購物中心、辦公樓、學校和娛樂場所等普遍關閉,許多國際航班公司也暫停或限制了來往中國大陸的航班。此外,材料供應中斷,加上許多工人無法按時復工,一些工廠被迫關閉。

s1-et629_wucon_or_20200124154706.jpg

除了中國,亞洲其他地區也面臨着經濟風險。

英國《衛報》指出,東南亞是面臨最高風險的地區之一。緊隨其後的是日本。中國不但是日本工業機械、汽車、卡車和高科技產品的主要消費國之一,其生產的大量零部件也會出口日本。與此同時,每年數以百萬計的中國遊客回來日本旅行。

亞洲以外,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疫情預計還將影響澳大利、英國和歐盟國家。

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13日宣佈,將針對來自中國的外國人旅行禁令延長一週。許多業內人士認爲,此舉將進一步重創澳大利亞教育行業及旅遊業,澳大利亞銀行甚至預測,新冠肺炎及旅行禁令可能使澳大利亞的GDP減少60億澳元(約300億元人民幣),並導致一個季度的負增長。

而英國央行行長馬克·卡尼稱,由於擔心COVID-19擴散,英國將限制中國遊客流入,牛津郡比斯特購物村等中國遊客青睞的英國旅遊景點可能受到重創。與此同時,德國央行也表示,此次疫情可能擾亂全球供應鏈,影響德國出口商。

儘管如此,對於中國經濟的前景,我們不必悲觀。亞太日報評論員胡麒牧認爲,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內對宏觀經濟產生了巨大沖擊,但中國經濟發展的幾個優勢依然存在,而且是不會因疫情這種突發事件改變的。

首先,中國是全球最大單體市場,市場的巨大現實需求和發展潛力是不會憑空消失的。雖然短期內具有人員集聚特點的行業需求驟降,物流行業因爲隔離措施會受到影響,但疫情得到控制後會很快恢復,這些行業的需求大都是人民生活的剛需。

其次,中國製造是體系最完善、產能最充足的製造業,在全球產業鏈中處於不可替代的地位,隨着製造業逐步復工,全球對中國製造的剛需會逐步恢復。

再者,中國具有全球最大規模的高素質勞動力隊伍,雖然目前受疫情影響無法全面進入工作崗位,但近期中央已經對節後返工進行了部署,各地也紛紛出臺了具體的保障疫情受控前提下支持返工的政策,各地工人正在逐步就位。

最後一個就是我們的制度優勢。雖然疫情初期我們付出了慘痛代價,但隨着全國應急機制的啓動,各地方、各層面的人力財力物力得到快速有效動員,疫情在湖北以外地區很快得到了較好的控制。橫向對比其他國家對此次疫情的應對,可能只有我們的制度纔有這麼快速強大的動員能力。

有相關專家預計,總體上來看,疫情可能要至少持續到四月份。不過因爲疫情在區域分佈上是結構性的,湖北以外很多省份會提前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因此,只要我們抓好後面的時間努力打好經濟仗,全年穩增長任務應該還是很有信心的。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