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電設備的出口災難

Asia Times

text

上月尾,位於黑海之濱的錫諾普(Sinop)市一座由日本和土耳其聯合建造的核電站的重要投資者宣布撤資。亞洲時報(

ATimes.com

)報導

該投資者,即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Itochu)表示,撤資是因為項目嚴重超支。據悉該項目所需資金比原本的預算多出2.5倍。

這對野心勃勃想要拓展海外核電站市場的日本來說是個打擊。即使能夠繼續,上述項目的合約也面臨重大調整。

大家也許會覺得奇怪,為甚麼日本在2011年福島核電站洩漏事件發生後還會有對國外出口核電站設備和技術的計劃。

據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的說法,核電站出口仍然是日本廣義的貿易和政治策略,即「日本再興 」(“Japan is back”)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這位日本首相在任五年期間訪問過逾70個國家,積極佈局並推銷日本的核電設備、技術與服務。

在日本國內,核電市場已經飽和,既有項目也因福島事件後監管加強而陷入虧損。大家可能更多聽到核電站要被拆解,而非被新建的新聞。

但在其他地方,尤其是中東地區,需求依然強勁。土耳其、沙特阿拉伯,以及一些較小的海灣國家都在考慮或正在建設核電站。

俄羅斯、法國、中國、甚至南韓都是與日本競爭的對手。

東南亞市場也有機會正在出現,例如越南和菲律賓。

儘管國際需求強勁,在福島事件後日本還沒有一個項目在海外建成,原因除了洩露事件的餘波之外,也跟出口銷售渠道缺乏組織性有關。

例如對阿聯酋地區來說,能夠提供一站式的服務是拿下訂單的關鍵要素。

日本供應商過去採用與當地外國機構合作的方式,但這種合作的實際效果令人失望。

不過也有好的方面。日本國有的日本國際合作銀行(Japan Bank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近來重啟了福島事件後暫停對核電項目的融資支持。它計劃為上述土耳其項目提供大部分融資。

日本核電項目出口能否再度打開市場主要取決於內部政策。安倍晉三是核電設備和服務出口的大力推廣者,但他自己也因國內的醜聞未必能再度連任。

就算是在降低對核電依賴的大趨勢下,日本仍有可能在去核化、如何拆除核電站方面輸出自身的專業技能。長遠來看,日本可能從拆除而非建設核電站中賺到更多錢。

撰文:評論員Todd Crowell

原文:

http://www.atimes.com/article/japans-nuclear-export-meltdown/

更多:http://www.atimes.com/

相片:AFP / The Yomiuri Shimb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