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耶倫訪華後,中美關係出現彩虹?

APD NEWS

text

亞太日報駐波士頓記者 岱可

美財長耶倫高調結束7月6-9日爲期四天的訪華行程。期間,她不僅與中國新一代經濟領導團隊逐一見面會談,而且也會見了之前的同行。她與在華美企座談,甚至不忘倡導女性領導力,特別安排與女性經濟學家共進午餐。對於耶倫個人而言,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訪問。對於中美關係而言,似乎耶倫帶來一陣樂觀主義之風。

業界認爲,與中方的會談是直接的、實質性和富有成效的,併爲鞏固美中關係的努力邁出了一步。耶倫表示:“我們就全球經濟、我們各自經濟的發展、金融市場以及我們每個人提出的一系列擔憂進行了實質性對話,並同意隨着時間的推移採取後續行動。”她認爲美中緊張局勢得到緩解。

耶倫說: “我們相信世界足夠大,足以讓我們兩國繁榮發展。”她在接受CBS專訪時再次表述了這個觀點。當主持人提出拜登政府認爲中國正在取代美國的主導地位,如何避免衝突這樣的問題時,耶倫則特別強調,中美雙方領導人表達的觀點是,世界足夠大,足以讓我們兩國繁榮發展,合作應對共同的全球挑戰,實現有意義的經濟發展。

在華美企業更希望看到美中友好而不是美中衝突。耶倫在專訪中回答記者提問時,表達美國企業對一個兩好美中關係的期待。她表示,她從身處中國的美國公司那裏聽說,他們看到了巨大的機會,對他們來說,我們與中國保持健康的經濟關係很重要,這樣美國企業和美國工人就能從這裏的機會中受益,反之亦然。

下載.jpg

波士頓學院經濟學教授彼得 ·艾爾蘭(Peter Ireland)接受筆者採訪並表示,儘管中美之間存在緊張關係,但正因爲如此,這使得進行正式訪問和交流、避免誤解並尋找共識領域變得更加重要。他說,耶倫作爲一名經濟學家,始終會思考經濟學中最重要的教訓之一,即國際貿易與合作的互利共贏。 或許,這讓她渴望訪問中國,並希望能更好直接傳達她的意圖。在談到美國目前面臨的經濟問題時,艾爾蘭認爲美國目前面臨的主要短期經濟挑戰是應對利率上升和繼續解決大流行遺留的後勤問題。 國際經濟關係令人擔憂,但主要是中期和長期的。

美國絕大多數主流媒體都耶倫對此訪的積極評論話語,諸如“向前一步(step forward)”、“進展(progress)”、“富有成效(productive)”、“站穩腳(surer footing)” 以及耶倫稱讚此訪的收穫(hailed the modest gains)等等。Politico甚至稱耶倫的訪問可能重啓中美經濟對話。有意思的是,作爲左派旗幟的《紐約時報》,並沒有和其他同行一樣引用比較積極的描述,相反,採用“沒有突破,但是談了10個小時”這樣非常謹慎的標題。

耶倫訪華之後,中美關係將如何走?

首先,是在氣候變化領域可預見的合作。美國擴大可再生能源依賴中國的技術。當然,中國的技術會對美國本土企業帶來競爭。拜登總統的氣候特使約翰·克里本週將前往中國,重啓世界上兩個最大污染國之間的氣候談判。

其次,即使在緊張的地緣政治壓力下,美中兩國經貿指數依然會持續強勁。中國是美國國債最大的兩個持有國之一,美國仍然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去年兩國經濟體之間的貨物貿易額攀升至近6910億美元,打破了2018年創下的紀錄。美國對華貨物貿易逆差增加8%,達到3829億美元,也是有記錄以來的最大逆差。儘管戰略供應鏈脫鉤,但在其他領域,跨國企業正在加倍投入在中國的業務。前幾天,美國製藥公司Moderna (MRNA)簽署協議,將在中國進行首筆重大投資。 特斯拉宣佈計劃在上海開設第二家工廠,生產用於儲存大量電力的大型電池。

第三,美中之間相互制裁依然持續頻發。就在耶倫抵達中國的前幾天,中國商務部宣佈即將對用於半導體制造的兩種金屬鎵、鍺實施出口管制。該管制是在華盛頓宣佈限制芯片公司向中國出口的行政令之後。現在,美國方面又在考慮對中國高端科技的投資限制。

據多家媒體報道,自今年早些時候以來,拜登政府一直在考慮可能限制美國企業對中國經濟關鍵領域投資的新規則。4月份,國會共和黨人呼籲政府“使用一切可用的工具”制裁與中國有聯繫的雲計算公司。美國政府長期以來一直審查外國投資進入該國,但監管美國海外投資的規則將是一個新舉措。此舉將讓中國開發關鍵技術變得更加困難。不久之前,風險投資巨頭紅杉資本不得不剝離它在中國的大規模投資——通常是科技初創企業,因爲它在中國不斷擴大的投資引起了美國立法者的關注。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