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大封鎖”下,多邊合作是唯一“藥方”

亞太日報

text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14日發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新冠疫情衝擊將導致今年全球經濟萎縮3%,這一預計較1月份3.3%的增速大幅下調6.3個百分點。IMF將此次疫情導致的嚴格防控措施和經濟凍結稱爲“大封鎖”,並認爲這是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遠超2008年金融危機。而“大封鎖”之下,令人憂慮的不僅是經濟的短期萎縮,還有更爲深刻的世界經濟秩序的動盪。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表示,此次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之深遠,是過去幾十年深度全球化時期,人類社會遭遇的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一外生變量的衝擊下,各國在第一時間應對無措、各自爲政是可以理解的,但值得警惕的是孤立主義、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再次沉渣泛起,經濟全球化進程可能出現放緩甚至倒退。

自3月25日起,美國對部分中國商重新加徵25%的關稅;有美國參議員直接表示將推動立法,降低美國醫療物資對中國的依賴;歐美之間不斷上演“口罩爭奪戰”……這背後傳遞的摩擦升級信號值得警惕。面對“大封鎖”下可能誘發的貿易保護主義思潮擡頭等問題,IMF開出了多邊合作的“藥方”。

歷史的教訓值得銘記。1929年美國股災引發全球經濟陷入大蕭條後,由於當時並沒有多邊機構作爲“最後借款人”爲全球經濟構建安全網,加上各主要經濟體不但拒絕合作,反而採取重商主義政策,不斷出臺貿易限制措施,最終導致全球經濟衰退進一步惡化,以至最後將人類社會拖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深淵。這也是二戰後爲何會成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金融和經濟機構的重要原因。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在新冠疫情嚴重衝擊國際經濟、金融乃至政治格局的情況下,加強多邊合作有利於阻止歷史悲劇重演。

在此次疫情中,不合作導致損失擴大的一大負面案例,就是剛剛結束的全球原油價格戰。這場3月由沙特挑起的“價格戰”,加劇了國際金融市場和全球經濟下行的壓力,也令沙特、俄羅斯和美國等主要生產國遭受巨大損失,美國一些頁岩油生產商已經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這種情形也再度證明,在全球化的今天,採取單邊主義的結果只可能是損己不利人。

在這個特殊時期,各國更應該共同努力促進國際貿易,協調應對措施,避免對國際交通和貿易造成不必要的干擾。要確保應對疫情的措施是有針對性、適當、透明和臨時的,確保自由、公平、非歧視、透明、可預期和穩定的貿易投資環境以及保持市場開放。

面對疫情給全球政經格局和社會生活帶來的巨大沖擊,只有用更強有力的全球合作才能讓各國儘早擺脫疫情和經濟衰退的泥淖,最終實現全球共贏。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