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落實“健康中國2030”戰略,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落地,促進人民健康水平持續提升,中國轉化醫學聯盟、中國精準醫學學會(籌)和江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辦的“第七屆中國轉化醫學大會暨中國精準醫學大會和2022中國醫藥細胞生物學學術大會”將於2022年8月19日-21日在江西省南昌市隆重舉行。
在此盛會到來之際,《亞太日報》對中國轉化醫學聯盟主席、中國精準醫學學會籌備委員會理事長、浙江大學醫學部博士生導師李繼承教授進行了專訪。
《亞太日報》:您能簡單談談轉化醫學及其意義嗎?
李繼承:“轉化醫學”是21世紀醫學發展的必由之路,自2003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正式提出後,已成爲當前國內外醫學界的熱點,其核心觀點是將基礎醫學研究和臨牀治療連接起來,臨牀發現問題,實驗室研究,並解決問題,然後再應用在臨牀上。我個人認爲談轉化醫學就離不開精準醫學,倡導實驗室與臨牀研究的轉化模式是實現精準醫學的必由之路;精準醫療通過轉化醫學的平臺,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於臨牀疾病的治療,造福人類。
2019年的諾貝爾獎授予了發現細胞的氧感受器與調控機制的3個英美科學家,是一個成功的精準醫學-轉化醫學例子。在臨牀上,通過穩定HIF(缺氧誘導因子),促進EPO(促紅細胞生成素)生成,使骨髓造血能力提高,用於治療慢性腎病的貧血。應用這個研究結果,2018年12月全球首創治療貧血新藥HIF-PH抑制劑羅沙司他在我國上市。這個轉化醫學的成果得到了諾貝爾獎評委會的青睞。追根溯源,提名HIF及細胞缺氧調控機制的發現者爲2019年諾獎候選人,最終獲得2019年諾獎。在這個諾獎的背後有中國科學家的原創性貢獻。應用2019年的諾貝爾獎的成果,將有巨大的臨牀轉化作用,如開發抑制HIF產生的藥物,就能阻止血管生長因子VEGF和ANGPTL因子等的表達,抑制血管新生,使腫瘤壞死。又如開發抑制HIF降解的藥物,將促進EPO表達,可以治療貧血。可以預測基於HIF開發的新藥在治療腫瘤、心腦血管病、眼底黃斑病、貧血等疾病,必定有巨大的應用前景。
因此,轉化醫學應該以精準醫學爲目標,而實現精準醫學的過程,需要基礎研究和臨牀的結合,醫學、社會學、環境學、現代信息技術等跨學科的合作,政府、社區、家庭、企業的合力,推動研究成果嚮應用轉化,最終造福人類健康。
《亞太日報》:您覺得轉化醫學和大衆有什麼關係?
李繼承:“轉化醫學”的提出,源於當時美國政府在科研上花費了大量的經費,最終發明很多新技術,產出了很多的高水平論文,但人們的健康狀況卻沒有得到改善。目前,我國對基礎科學研究投入日益增加,而臨牀應用仍少,成果轉化週期長,老百姓對此不滿意,因此轉化醫學的最終目的,就是提升人民大衆的健康水平。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方式改變所帶來的健康和疾病問題,對社會和家庭的影響及壓力是巨大的。如果僅依靠以往固有的醫學模式,那麼人民健康的問題毫無疑問會變得更加嚴重,“轉化醫學”的提出就是爲了打破基礎醫學與藥物研發、臨牀及公共衛生之間的固有屏障,在從事基礎醫學的研究者、醫生及其他衛生工作者之間建立起有效的聯繫,通過資源的整合,多種學科的合作,來打破這種固有屏障。
“十二五”規劃的輔導讀本中指出:“以轉化醫學爲核心,大力提升醫學科技水平”。“健康中國2030”也指出“要加強醫藥成果轉化推廣平臺建設,促進醫學成果轉化推廣”。2022年6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開展提升高水平醫院臨牀研究和成果轉化能力試點,促進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近年來出臺的一系列政策都表明了我們黨和政府對轉化醫學發展的重視,全國的一些高校、醫院、科研單位都成立了轉化醫學研究中心,甚至是企業也加強了在轉化醫學方面的投入,說明轉化醫學在我國的發展是十分迅速的。
轉化醫學的迅速發展,對我國的成果轉化、產業落地起了顯著的作用,催生出了許多新產品、新技術/手段的誕生,這一系列“轉化醫學”所帶來的成果使大衆能夠切實獲得精準醫學的療效,並顯著提高了大衆的就醫滿意度。
《亞太日報》:您覺得中醫在這裏面扮演着怎樣的角色?
李繼承:中醫學(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作爲世界上最古老的系統醫學之一,在中華民族長期的歷史積澱下,中醫已成爲象徵璀璨中華文明的重要瑰寶。儘管中醫的辯證療法與中醫藥的功效備受國人信賴和推崇,但由於缺少科學實驗依據,使得中醫受到國際醫學界的認可程度有限。
我於2007年任國際知名生物醫學類雜誌美國The Anatomical Record(AR)雜誌的副主編,並組建了AR雜誌(亞洲區)編輯部;2018年起AR雜誌(亞洲區)編輯部開始積極推動我國傳統中醫學研究的現代化與國際化發展,廣泛徵集來自中國的高水平中醫學基礎和中醫臨牀的基礎研究論文,旨在通過科學嚴謹的實驗方法使傳統的經驗醫學得以驗證,爲祖國醫學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同年8月,在廣西桂林舉辦的AR雜誌編輯部會議中,安排了鍼灸講座和現場治療,時任雜誌主編的Kurt H. Albertine教授接受了針刺療法並治癒困擾其多年的肩周炎,其十分高興地用了“very cool”一詞來形容中醫療法爲他所帶來的驚喜,他對這種特殊的治療方法產生了極大的好奇與探索慾望。
AR雜誌編輯部Jeff教授(左)與Albertine教授(右)體驗鍼灸療法
2020年,COVID-19病毒席捲全球。在全世界人類健康受到嚴重威脅的關鍵時刻,中國傳統中醫學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了重要的成效。AR雜誌也於2020年正式印刷出版了第一刊中醫學專題,該專題由9篇中醫基礎研究論文組成,這期中醫專題的成功組稿與刊發,在促進中醫學基礎研究和國際期刊平臺推廣中醫學理論,進一步提升期刊的國際學術影響力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作用。在我和編輯部全體同仁的積極推動下,自2021年開始,AR雜誌發表的中醫學專題論文將附有完整的中文摘要及關鍵詞。此乃英語作爲國際學術通用語言以來,國際權威醫學學術組織首次同意將中文摘要和關鍵詞作爲論文的一部分正式發表在主流生物科學雜誌,供全球醫學科研工作者閱讀和參考。爲此,我爲新華社提供了專訪和內參資料。這一歷史性的關鍵突破,使我國中醫學研究成果從此正式攜手漢語走向國際學術舞臺,向世界傳播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化。我相信,隨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逐步實現,中醫藥勢必在全球產生顯著影響。
AR雜誌2020年第一期和2021年第二期中醫專題封面
《亞太日報》:您能談談聯盟成立以來取得的一些成就嗎?
李繼承:中國轉化醫學聯盟自2015年10月成立以來,做了一系列的促進全國轉化醫學工作。以“政府搭臺、學會架橋、人才引進、技術融資、企業落地、成果轉化、精準醫療、服務健康”的理念先後於杭州、深圳、廣州、韶關、成都等舉辦了6屆“中國轉化醫學大會暨中國精準醫學大會”,全面推進醫學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進程,推動我國轉化醫學和精準醫學事業的繁榮進步。大會通過“產、學、研、政、資”同臺交流,爲政府、科技工作者、臨牀專家、企業家及投資機構等提供高水平的承接服務和轉化落地平臺。同時,大會通過邀請國內外轉化醫學、精準醫學及生命科學領域具有“風向標”意義新技術領域的先鋒人物作大會報告,探討轉化醫學發展的核心話題,分享轉化實踐經驗。聯盟從一開始就與政府合作,根據當地政府在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需求,通過轉化醫學大會這個平臺做一些工作,推動政府、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實現精準對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以2021年成都大會爲例,這屆大會聯盟與成都溫江區政府合作共同召開,大會召開前期,聯盟組織了浙江中貝九洲集團有限公司、浙江泰林醫學工程有限公司、華粵行企業集團等33家大健康企業考察成都醫學城,與溫江區政府共同探討健康產業合作事宜,努力促進項目落地孵化。政府有需求,企業有意向,最終就促成了3家企業在會上與醫學城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2021.7.19-21成都,第六屆中國轉化醫學大會暨中國精準醫學大會現場
聯盟還與舟山普陀區政府合作開展了2018年和2019年“普陀論健”,舉辦了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活動、科普活動、技術鑑定、大健康園區考察活動等,與招商集團、南油集團、丁香園、廣東醫谷、轉化醫學網、雷神等離子科技、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簽署了一系列戰略合作協議。2021年開始,學會還以“資源整合,合作共享,互利共贏”的方針助推“百家醫院高水平學科建設”。依託豐富的高水平學科建設資源走進各大醫院,已先後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茂名人民醫院、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陽江人民醫院、南方醫科大學附屬佛山婦幼保健院、粵北人民醫院、寧波大學附屬醫院、台州醫院、紹興市中醫院、舟山醫院、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三十餘家。通過舉辦大講堂、研討會等切實提升醫務工作者的科研創新能力,加強醫院科技創新體系,推動轉化醫學服務鏈的構建,提升醫院的綜合競爭能力,累計受衆高達數千人。
簽約儀式
《亞太日報》:您能談談聯盟未來的目標嗎?
李繼承:目前中國轉化醫學聯盟第二屆理事會共有理事128人,由我擔任主席,魏於全院士、陳洪淵院士、曹雪濤院士、陳志南院士、徐濤院士、周鴻灝院士、劉以訓院士、陳潤生院士等任副主席。在中國轉化醫學聯盟的推動下,轉化醫學發展迅速,但一些臨牀醫生和科研工作者仍對轉化醫學認識不深,聯盟將首先從理論上普及轉化醫學理念。當前只有浙江、廣東、雲南、福建成立了省級的轉化醫學學會,江西省轉化醫學學會將於2022年8月成立。廣西、山東、青海、寧夏、貴州等省份的轉化醫學學會正在籌備中。聯盟將推動各省級轉化醫學學會的成立爲己任,努力推動醫學成果轉化。
中國轉化醫學大會暨中國精準醫學大會作爲聯盟的品牌活動,將以每年一屆的頻率繼續召開,大會將繼續與地方政府合作,根據當地政府的產業園空巢化、推動大健康產業發展等需求,通過其政策優勢、土地優勢等,吸引入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里”——企業,科學家來爲其項目進行驗證把關,協助企業科學管理,助力科研成果轉化落地,實現精準醫療,最終提升大衆對就醫的滿意度,從而推動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聯盟將以“產學研用”爲紐帶,立足大健康產業,構建生物科技全產業鏈運營機制,形成完整的大健康產業生態系統;繼續做好院士工作站、人才招聘與高新技術產業引進工作;推動醫院學科建設,提升其科研實力,致力於搭建“精準醫學轉化平臺”;與相關大健康企業合作,共建政府引導、企業家與科學家參與的“轉化醫學研究院”, 用實際行動踐行“健康中國2030”戰略。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