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車市終結21個月連跌,中國車市V型反轉開啓

亞太日報

text

隨着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好轉,汽車行業產銷也逐步恢復到正常水平。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11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汽車產銷分別達到210.2萬輛和207萬輛,環比增長46.6%和43.5%,同比增長2.3%和4.4%。1~4月,汽車產銷559.6萬輛和576.1萬輛,同比下降33.4%和31.1%,降幅較一季度均有所收窄。

值得注意的是,4月產銷是今年以來的首次增長,銷量更是結束了連續21個月的下降。

開啓V型反轉

4月汽車銷量上漲主要受商用車拉動,4月商用車銷量爲53.4萬輛,同比增長31.6%;而乘用車依然出現了下滑態勢。今年4月份,乘用車銷量爲153.6萬輛,同比下降2.6%;前四月銷量443.3萬輛,同比下降35.3%。此外,新能源汽車也延續了下滑的走勢,其4月銷量爲7.2萬輛,下降26.5%;前4月銷量爲20.5萬輛,下降43.4%。

中汽協副祕書長師建華認爲,乘用車市場下降的原因在於目前乘用車市場尚未完全啓動,除了個人消費需求,還需要政策不斷推動,“單純靠市場的自發消費,可能還不是那麼樂觀。此外,車市整體走勢要綜合看國內市場走勢、政策支持力度、國際疫情變化等綜合因素。”

“4月情況比預計的好,目前主要增長來自於商用車。但4月銷量不是正常情況下的產銷量,一方面去年同期基數比較低,另一方面疫情好轉對消費提供了很好的環境,而企業終端的庫存比較低,其利用這段時間彌補了二三月份造成的損失。”中汽協副祕書長陳士華對記者表示。

乘聯會方面指出,從4月乘用車零售來看,目前已經基本確定了中國車市的V型反轉態勢。原因有四。首先,V型反轉的背景是行業各環節持續去庫存和購車需求延遲現象明顯,因此疫情後的車市產銷恢復較快。其次在對國外疫情長尾效應的擔心下,疫情後的更多未購車羣體出於對出行安全的考慮,購車剛性需求逐步形成爆發態勢。第三是由於部分換購需求羣體對疫情後的出行質量有更多關注,換車需求也加速釋放。第四是國家和部分地方促進消費的政策出臺落地,推動了前期觀望消費羣體的購車需求釋放。

“後面很難說保持正增長,要看國外疫情、國內政策推動等多方面因素。”陳士華對記者表示,現在還不敢判斷疫情是否真正結束,因此需要觀察幾個月才能判斷整體車市走勢。“現在擔心的是國外疫情可能會對國內整車生產節奏造成影響。如果6月份海外供應能跟的上的話,今年車市就不會出現較大的問題。”

頭部自主品牌依然強勢

中汽協發佈的數據顯示,到4月初,全球停產的整車廠超過150家,而停產的零部件企業超過3000家。

“合資和自主品牌都選用了一些進口零部件,比如一些發動機、芯片或者一些材料。歐美停工時間太長對合資和自主品牌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不過,零部件庫存有兩個月,因此對國內影響在5月底纔會開始出現。此外,一些關鍵零部件實際上也沒有停產,而是在緩慢生產,因而目前不會對國內整車供應產生大的影響。”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對記者表示。

中國品牌乘用車4月銷量環比呈較快增長,但同比有所下降,共銷售53.2萬輛,環比增長22.6%,同比下降9.4%,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4.6%,佔有率比上月下降6.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降2.6個百分點。在主要外國品牌中,與上月相比,韓系銷量明顯下降,其他外國品牌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其中日系和法系品牌增速更爲顯著;與上年同期相比,日系銷量呈較快增長,德系略增,美系小幅下降,韓系和法系下降較爲明顯。

“自主品牌份額創下了2014年7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4月份雖然釋放了部分購買力,但流向了合資品牌,這也是德系、日系品牌市場份額上升的主要原因。“隨着被抑制的需求釋放,自主品牌的表現也會相對平衡。”許海東對記者表示。

乘聯會方面則指出,車企零售分化越加明顯,部分中小車企生存艱難。4月主力廠家零售表現與同期排名有較大變化,頭部自主品牌零售依然較強,主要是新品推動和民族情結推動見效。從頭部自主車企銷量來看,4月銷量均有所增長。其中,4月長安汽車銷售新車近16萬輛,同比增長32%;吉利4月銷量爲10.55萬輛,環比增長44%,同比增長2%;長城汽車國內銷量達7.9萬輛,同比增長2%,環比增長46%。

“4月份出現了報復性消費,五六月份市場仍然持續有一定的反彈,但是反彈的力度很難判定。”許海東對記者表示。

對於今年車市走勢,中汽協方面認爲,樂觀估計,下半年銷量將與去年同期持平,預計車市整體下降15%。悲觀估計,海外疫情對國外市場的影響會傳遞到國內,預計今年將呈現25%的負增長。

(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