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艾仁
美聯社近日發文稱,從勒龐在總統大選中的表現可以看出,極右翼已成爲了法國的主流。儘管這位激烈的民族主義者輸掉了大選,但她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從失敗中獲得了某種勝利。
勒龐獲得了41.5%的選票,這對她來說是史無前例的。今天,在法國的精神、思想和政治格局中,勒龐的反外國人、反體制的不滿政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根深蒂固。
從勒龐的父親讓-瑪麗-勒龐於1974年首次參加總統選舉以來,從未有如此多的法國選民相信勒龐家族的信條,即如果法國對外國人和外部世界不那麼開放的話,這個多文化和多民族的國度,將會更富有、更安全、更具法國色彩。
如果勒龐成爲首位法國女總統,其打擊恐怖主義的計劃將包括剝奪部分法國人的自由,如禁止穆斯林女性在公共場合佩戴頭巾。此外,她提出在就業、福利和住房方面優先考慮法國公民的建議也是如此。
在國際上,勒龐希望開始淡化法國與歐盟、北約和鄰國德國的關係。在俄烏衝突的大背景下,此舉將歐洲的和平架構產生重大影響。
簡而言之,由於勒龐沒有當選,法國躲過了政治、社會和經濟方面的電擊。又或者說,電擊只是被推遲了,因爲勒龐可能會在2027年再次參選。
回顧法國曆史,所有敗選的候選人都可以說是惜敗,只有兩個例外:2002年,老勒龐以18%對82%的得票率輸給了雅克·希拉剋,2017年,勒龐以34%對66%的得票率輸給了馬克龍。
法國選民過去認爲,讓勒龐家族大比分落敗是他們的公民責任,反對勒龐家族就是在打擊種族主義和仇外心理。但如今,很少有人這麼想了。
通過關注生活成本問題、與工人階級交朋友、更改黨名以及與父親保持距離,勒龐擴大了自己的吸引力,讓越來越多的法國民衆放下了戒備心理。她和很多人交談,而這些人都是法國和歐盟官員不曾關注和傾聽的。
因此,儘管馬克龍成爲二十年來第一位贏得連任的法國總統,但他也失敗了:未能實現他在總統任期伊始爲自己設定的目標。
五年前,馬克龍在勝選演講中承諾,他會盡一切能力平息勒龐掀起的仇恨情緒,但赤裸裸的現實是,法國的極端分子更猖獗了,他們的極右翼言論也更受歡迎了。比如,在4月10日的第一輪投票中,前電視評論員澤穆爾在所有候選人中排名第四,此人此前曾多次發表仇恨言論,炒作法國白人有被非歐洲移民及其子女取代的風險。
相比之下,勒龐看起來更像一個普通人,可以當選總統的那種。這也在某種程度上解釋了她的支持率爲什麼如此之高。雖然她最終沒有成爲法國總統,但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那個位置。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