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聯社報道,當地時間12月3日,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表示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係是互惠互利的,希望與中國進行建設性接觸。就在11月30日對中國畫家的一幅諷刺漫畫大動肝火、引發中澳外交糾紛之後,莫里森看似反轉的畫風令人一頭霧水。事實上,莫里森的矛盾和糾結,正是近段時間以來澳大利亞政府對華政策進退失據的折射。
在政治、科技、安全、意識形態等大多數領域,澳大利亞一次次向中國尋釁滋事:澳大利亞率先禁止華爲5G技術;最早通過所謂反外國干預法,將矛頭對準中國;在中國遭受新冠疫情期間,充當借疫生非的“急先鋒”;多次借香港國安法頻繁炒作反華議題,妄圖干涉中國內政……縱觀澳大利亞政府近年來的反華表演,用“上躥下跳、體面盡失”來形容毫不誇張。就拿漫畫事件來說,澳大利亞士兵虐殺阿富汗平民的暴行激起了全世界義憤,但莫里森偏偏拿出了“我做得,你說不得”的態度,不管不顧地“硬懟”中國。
澳大利亞無底線攻擊抹黑中國的背後固然有國內國際種種複雜原因,但急於向美國輸誠邀功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紐約時報》12月2日刊文稱,自從歐洲人定居澳大利亞以來,該國的整個歷史一直受到與一個佔支配地位的遙遠大國結盟的影響,最初是英國,後來是美國。隨着美國的衰落或冷漠,以及中國主導地位的上升,這種穩固關係將會結束的前景,讓大多數澳大利亞人充滿了恐懼。文章援引悉尼大學中國近代史高級講師布羅菲的話說,澳大利亞認爲“僅僅等着美國的重返是不夠的,澳大利亞必須證明它能做也會做更多的事情”。
但一心衝在“反華”前沿的澳大利亞,卻一次次遭遇現實的反彈力。澳大利亞最大的尷尬在於,在政治上極盡能事攻擊中國的同時,還指望在經濟上分享中國市場的巨大紅利。
中國市場對澳大利亞有多重要?《紐約時報》12月2日的文章說得明白,“沒有幾個國家像澳大利亞這樣從中國的經濟增長中獲得瞭如此之多的財富。”過去十年,中國一直是澳大利亞的最大貿易伙伴,2019年澳大利亞對華出口佔其總出口額的32.6%,中國2/3進口鐵礦石來自澳大利亞,中國是澳大利亞牛肉、黃金、精煉銅及合金等的主要出口地。
澳大利亞新聞網站“The Conversation”11月30日刊文稱,儘管採礦業出口僅佔澳大利亞GDP的1%,但這一產業帶動了澳大利亞東海岸地區的發展。文章警告稱,若中澳經貿關係受到衝擊,澳大利亞的損失將會更嚴重:根據測算,在中澳貿易關閉95%的情況下,澳大利亞GDP將損失6%,並影響14%的實際人均可支配收入,而中國這兩項數據受到的影響僅有0.5%和2.4%。經合組織12月1日警告稱,堪培拉與北京之間緊張關係的升級可能破壞澳大利亞經濟增長的前景,這對經濟本就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澳大利亞來說並不是什麼好消息。
吃着對華合作的飯、還要砸中澳關係的鍋,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對華合作這碗飯香不香,澳大利亞人心裏其實一清二楚。由於擔心日益加劇的緊張局勢會損害當地就業和產業,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和西澳大利亞州領導人懇請莫里森與中國友好相處。就連莫里森本人將一條推文推到最高級別的外交憤怒後,又不得不重申澳大利亞的最終目標仍然是“兩個夥伴的愉快共存”。
時至今日,澳大利亞政客們早就該明白一個道理:在政治對抗的敵意和經濟合作的需求之間首鼠兩端,最終只會作繭自縛。只有放下“我可以,你不可以”的傲慢與虛僞,真正摒棄意識形態偏見,纔是避免捲入地緣政治漩渦的唯一正道。中澳之間沒有歷史積怨和根本利益衝突,中國給澳大利亞帶來的只有機遇和市場。把握好中澳關係的大方向,爲促進中澳之間的互信和合作多做一些“加法”而非“減法”,更符合澳自身利益。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