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7年來首次就太空安全問題舉行的戰略磋商黯淡收場。當地時間7月30日,美俄雙方結束了在奧地利維也納的磋商,未能就續簽《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問題釋放積極信號。《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可能無法延期加劇了國際社會憂慮,美俄間核軍備競賽或將升級,進而衝擊現有國際核安全體系和全球戰略穩定。
《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是美國和俄羅斯削減核武器的雙邊條約,由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和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於2010年4月8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簽署,該條約於2011年2月5日正式生效,有效期爲10年,經雙方同意可延長5年。去年8月,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後,《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成爲美俄之間僅存的軍控條約。在這樣背景下,國際社會普遍希望美俄兩國能夠在《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談判上取得積極進展。
不過,由於美俄在導彈防禦和先進的常規武器上的分歧不斷加劇,雙方就進一步削減核武器的談判也陷入停滯。在防務政策方面,美國總統特朗普要求對美國的核政策、導彈防禦計劃進行全面審議,認爲有必要“強化和擴大”美國的核武庫。2017年2月8日,特朗普在與普京的通話中,批評了《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拒絕了普京延長該協定的建議。隨着條約截止期臨近,俄羅斯表達了就延長該協定開展談判的意向,但美國政府並沒有做出積極迴應。
在覈裁軍談判過程中,美國缺乏足夠誠意,也是導致雙方就《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遲遲未取得共識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在與俄羅斯的談判過程中,美國多次想方設法拉上中國,組建所謂的“三邊軍控談判”,特別是在6月22日的美俄軍控對話期間,美方代表竟然未經同意擅自擺放中國國旗,“碰瓷”中國。美國這些“小心思”,給美俄軍控談判進程製造了不少障礙。
作爲美俄間重要的雙邊核裁軍安排,《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不僅牽動美俄戰略安全,也事關國際核安全體系和全球戰略穩定。積極迴應俄方關於延期《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訴求,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削減龐大的核武庫,美國應該肩負起作爲世界頭號核大國肩負的責任。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