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特約記者李筱秋
11月7日,伊拉克總理卡迪米官邸遭無人機襲擊,所幸總理本人未受傷害。這一事件再次強化了小秋一個不成熟的想法——在伊拉克這樣的動盪國家,當領導是件高風險的事情,不是貪腐落馬、搞婚外情遭舉報這樣的風險,而是直接要了老命的風險!
先簡單介紹下事情經過:襲擊發生地點是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市中心的所謂“綠區”,此處聚集不少政府單位和外交機構,包括美國使館和英國使館。總理官邸也在“綠區”,10年前小秋在這個官邸採訪過伊拉克時任總理馬利基。這次從國際媒體刊發的現場照片看,門窗碎裂,汽車被毀,看着令人唏噓、心酸。
綜合中外媒體報道看,說是總共3架無人機發動襲擊,其中兩架被安全部隊擊落,沒有達成任務,漏網那架完成襲擊,導致總理的6名保鏢受傷。事件中無人死亡,總理毫髮無傷。
要說在伊拉克,總理遇襲並非奇事。小秋就曾和時任總理馬利基在同一個場合遭迫擊炮攻擊。沒打中。馬總理和小秋當時都沒有被驚到怎樣。
奇怪的是,伊拉克官方聲稱卡迪米遇襲是恐怖襲擊。從以往經驗看,恐怖分子使用火箭炮、迫擊炮、自殺式汽車炸彈等武器比較多,用無人機的,很少見。有安全專家在媒體撰文說,過去恐怖組織“伊斯蘭國”曾在伊拉克使用過無人機襲擊。好吧,這是不是說明,“伊斯蘭國”在伊拉克還有相當能力搗亂?
不過,一提起無人機,小秋先聯想到的並不是“伊斯蘭國”,而是去年在巴格達發生的另一起事件——伊朗高級將領、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卡西姆·蘇萊曼尼在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機場外遭美國無人機空襲身亡。
此事當時引起軒然大波,伊朗方面宣稱要施加報復,伊拉克國內不少政治勢力也譴責美國在其境內實施暴行。卡迪米當時還不是總理,卻擔任着極其敏感的職務——國家情報機關的負責人。伊拉克國內外自然都有不少人把卡迪米扯進來,懷疑他主導的情報力量參與了美國人的“陰謀”,威脅要對他實施報復。
有意思的是,這次卡迪米遇襲後,迅速公開譴責的正是前面提到的美國和伊朗兩方。
美國總統拜登發表聲明,強烈譴責這起針對伊拉克總理的恐怖襲擊事件。拜登說,卡迪米安然無恙讓他“鬆了一口氣”,讚揚卡迪米在襲擊發生後呼籲民衆“冷靜”、“剋制”,展現領導力。拜登還下令美國安全部門協助伊拉克安全部隊,調查襲擊真相、追查兇手。
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祕書沙姆哈尼(Shamkhani)也公開譴責襲擊,指責“外國”對伊拉克事務的干預導致不安全、衝突和不穩定。
按小秋解讀,沙祕說的“外國”當然是萬惡的美帝國主義。小秋當然要緊跟沙祕,一起譴責美帝。
理由是:美國無理入侵伊拉克,是伊拉克亂局根源,貴爲總理,人身安全都無法保證,更凸顯美帝搞亂伊拉克的惡果!
美帝2003年入侵伊拉克,說是要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沒找到,卻一手在伊國建立起所謂“民主”政治體制,即由民衆選舉產生議會,再由議會中擁有多數席位的黨團提名總理並組建政府。看起來很美是吧?問題是,伊拉克教派衝突嚴重,失去薩達姆那樣的強力領導後,各派只顧自身利益,完全沒有協商意識,爭執不休,政局動盪。比如,議會選舉的選舉方式就一屆一個樣,導致民衆對選舉結果嚴重不相信。
就在上個月,伊拉克高等選舉委員會發布的議會選舉初步結果顯示,什葉派宗教領袖薩德爾領導的政治派別“薩德爾派”成爲最大贏家。
另外一些政黨不接受,指責“薩德爾派”利用新選舉規則,操縱選舉。10月份至今,抗議遊行與暴力衝突不斷,在一些地點,示威者與安全部隊發生衝突,造成傷亡。據報道,這次總理遇襲時,就有示威遊行隊伍在附近活動,襲擊者是否利用混亂局面掩護髮動襲擊?有待官方調查。
其實早從2019年起,伊拉克全國性的示威就不斷呈上升趨勢,出現縱火和汽車炸彈襲擊事件。世界上有些地方也有示威,鬧個兩三年,也死不了三兩人。伊拉克就不同,示個威,動輒就能導致重大傷亡。總理官邸遭遇無人機襲擊就發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
按前面分析,外國勢力干預是伊拉克亂局根源。說起來,既然美國在伊拉克一直搗亂,那麼拜登總統承諾今年年底前結束在伊軍事行動,就應當是好事。美軍其實2011年就宣佈過從伊拉克撤軍,小秋當時就說,所謂撤軍不算啥,一旦亂起來,分分鐘可以再回來。
後來“伊斯蘭國”興起,美國果然又恢復向伊拉克派兵,幫助反恐。目前估計,伊拉克境內還有大約2500名美軍,到年底如果基本撤光,會是啥局面?是從此伊人治伊,形勢一片大好?還是亂上加亂,再現阿富汗變天的一幕?現在還不好說。但是有一點不能含糊,不管哪種結果,都一定是美帝的錯!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