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瑩
編輯|友子
“憤怒”、“窒息”,這是《小捨得》前期評論出現頻率最高的兩個詞。
播出三分之一後,《小捨得》顯然沒有接住系列前作《小歡喜》帶來的高期待。目前該劇豆瓣評分停留在7.3,和《小歡喜》《小別離》8分+的口碑差距較爲明顯。
前作《小別離》《小歡喜》分別聚焦的是中考和高考,而《小捨得》將焦點放在了“小升初”。除了系列一貫的升學話題外,《小捨得》相比於前作增加了家庭關係的議題,社會價值上其實更深一層。
但圍繞教育和家庭的兩方矛盾在社會焦慮感上的疊加,卻意外構成了反效果——在全民苦於內卷的大環境下,劇中角色各種合理化自身焦慮的行爲,非但沒有收穫認可,反而引發了反彈。
近年來聚焦熱門社會議題的影視作品逐漸增多。如此前《歡樂頌》《都挺好》中關注的原生家庭問題,《小別離》《小歡喜》聚焦的育兒問題,《三十而已》等面向女性議題,題材先天的話題度讓這些作品佔據優勢,但當中也有不少因爲過度依賴或尋求社會話題熱度,從而走入“狗血家庭倫理劇”的俗套。
對於現實題材作品來說,關注社會熱門議題並沒錯,但合理反映現實與販賣焦慮之間其實是一線之隔,對客觀缺少體察、對受衆心理缺少理解的創作,很容易滑向後者。
《小捨得》窒息點在哪?內卷時代雙重焦慮“太負能量”
前不久,在《小捨得》播出之前,一篇關於“雞娃”的文章席捲了全網。這篇來自網友王食慾的自述講了身爲95後的她自小“打雞血般”的教育經歷,當中不乏反思,其中很多情節引起了同齡人甚至是當下很多“新父母”的共鳴和熱議。
作爲《小歡喜》《小別離》的姊妹篇,《小捨得》同樣改編自魯引弓的同名小說,是檸萌影業“小系列“的第三部作品。前兩部作品廣受好評,《小捨得》難免備受期待,但從播出情況來看,顯然沒有達到觀衆預期。
在該劇定檔之初,主創的更換其實就引起了關注——此前曾擔任《小別離》《小歡喜》編劇的黃磊本次角色退爲藝術總監,導演也從前兩部的汪俊換成了去年執導過《三十而已》的張曉波;而在劇情上,不同於《小別離》《小歡喜》劇情上的關聯性,《小捨得》講述的是一個全新的故事。
主創更換、故事重啓,《小捨得》在風格上和前面兩部作品有些許差別在所難免,但目前來看,圍繞該劇的更大批評在於劇情上過度“販賣焦慮”。
不難看出,理想化教育和現實教育的博弈是《小捨得》想要重點探討的問題,爲此劇中設置了多個對照組。如宋佳所飾演的南儷是明顯的理想主義者,堅持素質教育,拒絕讓還在上小學的孩子上壓力過大的補習班;而蔣欣所飾演的田雨嵐則認爲分數、排名就是一切,學習必須從小抓起,孩子的教育是她生活的唯一;英語老師張老師堅持教書育人的初心,數學老師鍾老師則已經向分數、刷題以及補習班高收入的現實妥協……
教育中理想和現實的探討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但幾組過於明顯的對照組設定,尤其是田雨嵐對分數的過分執着,在很多觀衆看來都過於極端,乃至於脫離現實。
現實題材反應社會問題,設置戲劇衝突引起討論在所難免。但如何適度運用此類議題,使作品在引起關注的同時又能不落入狗血的俗套,是此類作品在創作中需要衡量的關鍵。
相比於《小別離》《小歡喜》聚焦於中考、高考等更爲關鍵的階段容易引發廣泛共鳴,《小捨得》的關注點——圍繞“小升初”的家長焦慮是近幾年纔在一線城市尤爲突出,但在更廣泛的觀衆羣體看來並沒有那麼緊迫。加上劇情中的情節處理更加戲劇化,反而更容易引發觀衆的反感。
另一方面,《小捨得》中有關教育、升學的戲份相比前作有所削減,故事另一半重點放在了家庭關係的討論上。
宋佳所飾演的南儷和蔣欣所飾演的田雨嵐是重組家庭中異父異母的姐妹。多年前因爲田雨嵐母親的插足,南儷父母關係破裂,給南儷造成了很深的傷害。姐妹二人因爲各自母親的緣故,十幾年來積怨已久,無論在職場上還是在孩子教育理念上都各種不對付。由此在教育問題之外,《小捨得》中還涉及到了原生家庭以及第三者插足等較爲傳統的家庭倫理劇情節,劇情所賦予的焦慮感也再次升級。
不難看出,這樣的處理一部分是因爲相比於《小別離》《小歡喜》,《小捨得》中孩子們年齡較小,戲劇衝突確實更難體現。另一方面,原生家庭近年確實是一個網絡熱議的話題。
但該劇中無論是教育還是原生家庭議題的情節,展現的更多是焦慮等負面情緒,並且隨着劇情展開焦慮和憤怒層層升級,壓抑情緒始終沒能得到調劑。這樣的滿滿的負面情緒,顯然不是當下苦於內卷的觀衆所需要的。
可做對比的是,《小歡喜》中雖然也不乏高考帶來的焦慮,但劇集整體的基調依舊保持了輕快的喜劇風格,由此劇集在反映現實的同時,觀賞性也更強。
販賣焦慮失效什麼纔是現實題材的新絕招?
通過對熱門社會議題的極端情節進行放大處理,帶動觀衆情緒引起其關注,這樣的方式在過去幾年的劇集中屢屢奏效。但過度依賴社會話題熱度,很容易使作品落入傳統狗血家庭倫理劇的俗套。
如《歡樂頌》本來重在書寫當下都市女性羣像,卻花費了大量筆墨描寫樊勝美的原生家庭,儘管相關情節在網上引起熱議,但家長裏短的苦情戲碼並沒有跳出以往家庭倫理劇的套路,最終也直接影響了該劇的口碑。
同樣聚焦於原生家庭的《都挺好》也有類似的問題。《都挺好》藉助原生家庭、女性職場發展等社會議題引起關注,但同樣出現極端化的人設和情節,牽動的更多是憤怒、焦慮等負面情緒。
去年的劇王《三十而已》雖然以女性獨立、成長爲主線,其中滬漂等現實問題引發了大量共鳴,卻最終引爆話題的卻是“鬥小三”、“撕渣男”等傳統狗血藝能。但有心人會發現,比起狗血的家庭倫理劇,《三十而已》中更引發觀衆好感的其實是每集早餐夫妻檔帶來的溫馨和治癒。
用社會議題引起觀衆的關注和議論是現實題材劇的先天優勢,但光是用極端化情節、臉譜化的人設和傳統家庭倫理劇的橋段,已經不能滿足當下觀衆的觀劇需求。況且此前大量作品重複在類似話題上扎堆,觀衆早已產生一定審美疲勞。
相較於直面社會焦慮,觀衆被引發焦慮後更想得到治癒。
比如近年甜寵劇和爽劇大受歡迎,足以表明觀衆在生活中需要放鬆調劑。在當下的環境下,《小歡喜》《小別離》輕喜劇化的處理,是較爲討喜的切入形式。
此外類似題材的韓劇、日劇或許也能成爲國產劇參考的對象。如此前的熱門韓劇《天空之城》,在教育題材中融入懸疑、爽劇的元素,儘管稍顯浮誇,但也讓劇集可看性更強。
《小捨得》之後,還有更多關注熱門社會議題的影視劇等待播出,能否掌握好“反映現實”和“販賣焦慮”之間的尺度將是一大考驗。
前不久《小捨得》定檔時,原著作者魯引弓發微博透露“南京愛情故事”——《小歡喜2022》正在採寫中。《小歡喜2022》講述的是方一凡和喬英子的大學生活,該劇集齊了汪俊、黃磊、陶虹等《小歡喜》原版人馬,相比而言,《小歡喜2022》似乎纔是該系列的延續。
除《小歡喜2022》外,檸萌影業“小系列”中周迅、黃磊主演的家庭倫理劇《小敏家》正在拍攝中,該劇同樣由黃磊擔任總編劇,汪俊導演。
而同樣由汪俊導演的另一部聚焦教育的劇集《學區房》此前放出了預告。該劇由秦昊、趙薇主演,講述二人所飾演的夫妻爲了孩子上學來回倒騰購買學區房的故事。從預告看是輕喜劇風格。這也是趙薇繼2015年的《虎媽貓爸》之後再次出演類似題材的作品。
《學區房》外,秦昊的另一部聚焦育兒的家庭生活劇《親愛的小孩》也在拍攝當中。據悉該劇將延續《隱祕的角落》製作班底。
此外,由閆妮、張嘉益主演的《少年派》續集《少年派2》以及《歡樂頌》第三、四、五部也已經在籌備中。
對於現實題材劇來說,描寫大衆關心的社會議題有熱度,卻並不一定能引起共鳴。面對同類作品扎堆出現,大衆情緒也並非一成不變,光靠老辦法、老橋段難免失效。如何寫出更真誠和動人的作品,是創作者永遠不能迴避的方向。
(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