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關係迎來“命運之月”

亞太日報

text

這個8月,深陷低迷的日韓關係將迎來諸多挑戰。

先是8月14日,韓國將迎來慰安婦紀念日,韓國政府是否會再次要求日本道歉成爲焦點;接着是8月15日的日本戰敗日,作爲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會發表怎樣的言論、是否會參拜靖國神社無疑受到各方關注;緊接着是8月24日,日本與韓國的《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SOMIA)將迎來續簽的最後期限,如果韓國單方面宣佈不再續簽,也就意味着日韓目前爲數不多的合作鏈條將被切斷,兩國關係將受到衝擊。

此外,世界貿易組織(WTO)總幹事的遴選也將在8月進入關鍵階段,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俞明希是此次WTO總幹事的參選人之一。儘管並沒有派出參選人,但日本顯然不希望新任WTO總幹事是韓國人。日本政府擔憂,一旦俞明希當選,圍繞日本對韓國經濟制裁的訴訟,WTO今後或將作出有利於韓國的裁決。正是由於本月將有很多涉及日韓之間的歷史、政治外交的敏感事情,且每一件事都可能給兩國關係帶來不小影響,所以日本媒體將本月稱爲日韓的“命運之月”。

經歷了一年的經貿紛爭後,日韓關係更進一步低迷,矛盾與摩擦還大有升級趨勢。據《產經新聞》6月30日報道,就美國總統特朗普邀請韓國參加G7峯會,成爲新的成員國一事,日本方面已向美國發出通知表明不希望韓國參加,而韓國總統府官員則譴責“日本的無恥,一直是世界最高水平”。7月底,韓國某植物園內擺放的“疑似安倍下跪謝罪”雕像事件,經日韓媒體報道後,在兩國引起不小的爭議,不少日本網友叫囂“與韓國斷交”“懲罰韓國”等。此後,韓國最高法院在8月4日對二戰期間強徵勞工索賠案被告方日本製鐵公司下達扣押其在韓資產命令,當天生效。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外務大臣以及財務大臣相繼發聲,警告韓國此舉將引發嚴重後果,日方將考慮反擊等。這都反映出,在經貿摩擦還未得到妥善解決的背景下,日本與韓國之間的矛盾又延伸到政治外交領域,且暫時看不到任何調和的苗頭。

自1965年日韓邦交正常化至今,兩國關係有起有落,並非一帆風順。然而,此次日韓紛爭爲何如此難以協調?

一方面,美國因素是重要外部原因。回顧戰後至今的日韓關係,美國始終扮演了一個特殊的角色。1965年,在美國的調節之下,日本與韓國才得以快速恢復邦交正常化。2012年底,安倍晉三再次當選日本首相後,由於其在歷史和領土問題上的荒謬言行,使得日韓關係一度低迷,最終通過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斡旋使得兩國關係轉暖。然而,對於這一次日韓紛爭,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興趣並不大。尤其在疫情與選情告急的雙重夾擊之下,特朗普政府就更沒有心思管日韓事務了。況且,對抗疫合作有望推動的東亞地區一體化進程,美國並不樂見其成。

另一方面,日韓國內政局是關鍵內部因素。去年7月,當日本政府宣佈對韓國進行制裁的時候,安倍內閣的支持率還維持較高水準,且安倍此後還率領自民黨贏得參議院選舉,更是進一步增加了對韓強硬的底氣。與此同時,去年7月以後,文在寅政權因“曹國事件”而備受打擊,支持率不斷下滑,並且在駐韓美軍費用問題上,承受國內在野黨的批評以及來自美方的壓力。由此使得在應對日本製裁方面,韓國處於守勢地位,無法將主要精力放在應對日本製裁上。

然而,今年的情況則完全相反。先是文在寅4月率領執政黨贏得國會大選,從而增強了文在寅政權採取對日強硬政策的底氣,不會受到國會方面的過多掣肘。同時,爲了履行競選期間的承諾,文在寅政權也不會輕易對日本做出讓步。此外,文在寅政權帶領韓國民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成績,不僅提升了文在寅的支持率,而且也增加了韓國政府強勢迴應日本的自信,畢竟日本時下的疫情狀況依舊較爲嚴峻。而安倍政權因應對疫情不利,導致民怨沸騰,內閣支持率驟降,所以安倍政權需要通過對韓強硬來轉移輿論焦點,增加民意支持。鑑於各自的政局情況,也就導致日韓都不大可能相互示弱,而日韓之間的低迷狀態將持續。

雖然日韓關係在短期內難以改善,但這個8月仍然是日韓關係走向的重要觀察點:它將決定兩國關係是更進一步惡化,還是止步於當下的低迷。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