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80地發百億消費券,熱門券搶手,拉動經濟效果顯現

亞太日報

text

近期,一線城市北京也開始發消費券了。4月22日,北京市西城區宣佈將累計投入1.5億元,以政府出資、企業讓利的形式,用於促進市民消費、穩定企業市場。而在此之前,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也於4月20日發文稱,將依託戰疫金盾平臺爲每人發放200元消費券,對按政策要求的滯鄂返京人員再發放300元消費券,消費券在開發區商超以及電商平臺上抵用。

爲提高經濟活力,全國已有不少地方通過發放消費券來加速消費回暖。據券商研報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已有約80個省、市、區(縣)宣佈發放消費券,總金額已達百億級別。那麼,這些消費券究竟流向何處?用去了多少?對提振經濟的效果如何?

約80地發放消費券,北京西城熱門券已被搶光

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的楊先生最近在“西城消費”公衆號上領了不少消費券,有西單大悅城“特賣專區滿200-20券”、某品牌五折咖啡券等。

“我是今天才知道西城也有消費券的,26號搜索公衆號才發現,已經有65位朋友關注了,一些優惠力度比較大的券,比如西單商場510元組合券已經被搶完了。不過,能搶到五折咖啡券也不錯,平時比較喜歡喝咖啡。”楊先生對記者說。

4月22日起,北京市西城區政府開始發放消費券,總計將達到1.5億元消費者可通過登錄公衆號領取,並在指定門店範圍進行消費。

記者發現,目前派發的消費券主要覆蓋餐飲、超市、商場購物等方面,合作商場包括西單大悅城、西單商場、北京坊、多點、盒馬等較爲火熱的商超,領券頁面還有“敬請期待”的字樣,後續或仍將有其他商家入駐。

這並非北京市首次發放消費券,此前在北京市商務局主辦的“防疫保供網上行”促消費活動期間,北京市已聯合蘇寧易購、國美零售等企業累計推出超過8.5億元消費券。

近期疫情重災區——武漢也通過發放消費券的方式激活當地消費市場。據悉,此次武漢市投放的消費券總價值達23億元,其中,政府出資5億元,相關網絡平臺同時匹配18億元,消費券將發放至7月31日,涵蓋餐飲、商場、超市便利店和文體旅遊4個方面, 抵扣面值分爲10元、20元、50元及80元。武漢市民爲搶券“拼手速“,據微信支付數據統計,4月19日中午12時,首期發放的3000萬元消費券在“武漢消費券”微信小程序開放領取後,僅1分鐘就發出43萬多張,四類消費券在9分鐘內全部搶完。

據券商研報統計,截至目前已有約80個省、市、區(縣)宣佈對外發放消費券,總金額已達百億級別,南京、杭州、湖南、濟南、青島、重慶、東陽等多個省市都曾撒下了花式“消費券”。

總體來看,消費券更多投向餐飲、旅遊、文化、體育等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也有一些城市會“因城施策”,補貼當地受影響較大的重點行業。

例如橫店影視城所在地的浙江東陽市,最近就拿出1000萬元,以發放影視拍攝消費券的形式,用於劇組抵扣在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實驗區範圍內的場地租金、餐飲住宿、器材租賃等費用,幫助影視企業和劇組渡過難關。

此外,大多數消費券均需消費滿一定金額纔可抵扣,這將有利於發揮消費券的“槓桿作用”。比如重慶市民覃先生向記者展示其最近收到來自渝中區發放的滿300減100代金券,該券可在該區域內支持微信支付的購物中心及商戶使用,不限具體使用類別,“上次報名領消費券沒抽中,這次是平臺主動發給我的,優惠力度還是很大的,頓時有了消費慾望。”覃先生對記者說道。

消費券效果初顯,早期實施城市乘數效應超10倍

目前來看,一些早在3月份發放消費券的城市已顯現出“槓桿”的威力。4月9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峯稱,消費券激發消費潛力,帶動消費回補,在短期內取得了積極成效。比如杭州發放的消費券已覈銷2.2億元,帶動消費23.7億元,乘數效應達10.7倍;鄭州首期發放5000萬元消費券,發放兩日覈銷1152.4萬元,帶動消費1.28億元,乘數效應達11倍。

佛山市發展和改革局統計數據也顯示,自佛山啓動“促消費惠民生”活動以來,市級分兩批共發放消費券5000萬元。截至4月12日24時,共177.7萬人次使用,合計使用4544萬元,有效覈銷率達90.9%,直接拉動消費1.6億元。

順德自4月15日開始派發消費券,截至4月19日24時,其億元消費券累計領券人數益達約57萬人,累計覈銷人次約達26萬人次,覈銷優惠金額約達2741萬元,消費券直接帶動交易總金額約1.6億元。

浙江省平陽縣也稱,4月18日10時,首輪1491萬元消費券通過支付寶投放,到19日中午全部“搶”完。截至4月22日17時許,已覈銷51.42萬張,覈銷金額達766.15萬元,累計券訂單金額達5420.22萬元。

據中泰證券測算,在不使用消費券的情況下,今年全國社零同比增速約爲2.3%,而假設全國投放消費券額度爲800億~3600億元,按照10-15倍槓桿區間進行估算,對應的全年社零同比增速爲4.2%-15.4%。

3月份,隨着復工復產加速,再疊加消費券效應,社零總額同比下降15.8%,降幅已比1-2月份收窄4.7個百分點。

興業證券研報觀點認爲,消費券政策可以定向支持受影響企業,穩定經濟和就業,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服務業的復工進度明顯落後於製造業企業,而消費券可以顯著帶動行業造血能力提升,比單純向企業輸血可持續性更強,效率更高。

個別地方市民呼籲消費券更好地匹配不同需求

對於各地發放的消費券,有網民提出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比如降低滿減的門檻、進一步提高優惠力度、擴大使用的門店範圍、消費券更好地匹配不同市民的需要,以及增加發券數量等。

北京市民王女士對新京報記者說:“我平時比較喜歡去盒馬買菜,看到公衆號上有它們的消費券挺高興的,但點進去發現每天只能領一張5塊錢的奶券,我平時很少喝牛奶,所以這個券對我意義不大。另外,像公衆號裏某超市的消費券,平時部分產品也經常有折扣,感覺也沒有領取的必要。”

另外,不少消費券還限定消費商戶。北京市民楊先生坦言:“如果我不住在西城或工作不在西城的話,領這些券用處也不大,領了還得去固定的地方消費,路上要花不少時間。”

也有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上呼籲降低消費券使用門檻,“滿3000減500的券的門檻有點高。”有武漢市網民表示,“這次疫情我們‘受傷’太大了,不能多發點消費券嗎?現在有些人可能都搶不到消費券。”

消費券在發放過程中也出現針對性不強等問題。例如有些網民稱,領了體育券但沒有這方面的消費需求,這也使得這類券最終的“乘數效應”打折扣。

針對這一問題,興業證券研報建議,可以嘗試消費券由商家自行設計推廣、優惠金額在一定額度內稅前抵扣的模式。政府主導下的消費券通用性強,但是靈活性、針對性較弱,容易出現消費券與領券者需求錯配的現象。而商家自主設計推廣模式下,一方面,商家憑着對重點客羣的理解,在設計消費券時更能抓住消費者心理,促進消費提升;另一方面,消費者更容易獲得自己最想要的消費券,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