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蠶寶寶帶富廣西隆林石漠化山區農民

APD NEWS

text

一隻小小的蠶寶寶對於城市裏的孩子來說,可能只是自然課本上要了解的一個動物種類。但對於石漠化嚴重的廣西壯族自治區隆林各族自治縣克長鄉猴場村村民,卻是脫貧致富的法寶。猴場村信用屯村民楊志17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今年我通過養蠶,可以賺到3萬元人民幣。”

9月17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督戰未摘帽貧困縣”主題採訪團走進猴場村,記者們冒雨進行了採訪。

楊志一家在2018年以前還是貧困戶,目前已經脫貧。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加上小孩小,無法外出務工,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楊志承包了70畝土地種植桑葉養蠶。

當地一位蠶農一邊在蠶房裏工作一邊照顧孩子。 蔣雪林 攝

楊志的蠶房位於克長鄉桑蠶高產示範基地。目前,示範區桑葉種植面積2000畝。示範區中心屬典型的大石山區,平均海拔1218米,土壤大多爲風化石土,土層薄,質地較爲粘重,有機質分解較快,腐殖質積累作用較微弱,有機質含量較低,非常適合種桑養蠶。示範區於2020年2月創建,年內預計產鮮繭30萬斤,實現產值750萬元。

楊志稱,核心示範區聘請了廣西蠶業總站的技術專家做長期技術顧問,爲農戶免費提供從小蠶至蠶繭一條龍的技術指導與培訓。專家和農戶建立了微信羣,農戶在養蠶過程中遇到問題,隨時可以請教技術專家。

隆林縣副縣長童江帆表示,核心示範區的土地很適合種桑養蠶。桑樹的抗病性好、耐旱、抗災害能力較強。這裏養出來的蠶繭質量非常好,可以達到6A級別,屬於頂級蠶絲,因此產業附加值很高。

童江帆介紹,在深圳市的對口援助下,隆林各族自治縣結合當地自然資源建立起桑蠶高產示示範區。示範區內採取“黨支部+公司+基地+農戶”四位一體發展模式,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質量、統一銷售,做到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管理。目前,核心示範區內有1100多戶農戶務工。在初期階段,農戶們依靠土地流轉與勞務增加收入,務工費一天100元左右。按照規劃,示範區每12畝桑田將劃成一片,設置一個大蠶房,一年可供養50張蠶,收入在10萬元左右,由縣裏免費提供桑蠶種苗和技術。待農戶們掌握技術後,就由他們獨立養殖。農戶們可從勞務、桑葉採摘、桑蠶養殖等多方面獲得穩定的收入。

據介紹,目前,隆林縣累計發展桑園面積5.6萬畝,涉及農戶4000多戶,覆蓋全縣16個鄉鎮157個村,涉及貧困村81個,貧困戶1470戶。去年,全縣合計養蠶2.9萬張,銷售蠶繭238萬斤,實現產值7896萬元。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