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不掃,美國何以掃天下?

亞太日報

text

在結束了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日內瓦會晤之後,當地時間6月16日,美國總統拜登的首次外訪之行也畫上了句號。然而,就在他在歐洲大談“價值觀外交”“民主國家團結”時,美國國內卻一地雞毛:6月15日,美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正式超過60萬例;同一天,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發佈報告說,白人至上主義團體和反政府民兵組織等本土暴力極端主義者構成的威脅在加劇;6月14日,美國非盈利組織“槍支暴力檔案”公佈最新統計數據,截至6月13日,美國發生造成四人及以上受傷或死亡的大規模槍擊案274起,造成8922人死亡、17221人受傷,槍支暴力達到20年來最高點……儘管美方急於宣稱拜登此行收穫了“外交勝利”,但美國國內的重重亂象讓人不禁要問: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重重亂象暴露了美國內政的“肌無力”。如果說新冠疫情死亡病例突破60萬,拜登政府還能把責任甩鍋給前任的話,那麼無論是槍支暴力達歷史高點,還是大概率無法兌現7月4日前實現全美至少70%人口完成一劑新冠疫苗接種的承諾,都凸顯拜登政府在事關美國人民生命權和健康權等關鍵事務上的乏力,更是白宮無力處理美國“人權痼疾”的又一例證。以控槍問題爲例,拜登在4月8日公佈相關控槍行政令時,曾將美國槍支暴力稱爲“美國的一種‘流行病’”。然而,多年來,美國在“涉槍”問題上早就陷入了“槍越多越不安全”的怪圈,而看似強大的槍支管控體系實際上形同虛設,控槍立法更是因爲涉及憲法多年無果。

美國埃默裏大學全球健康問題副教授達比妮·伊文斯表示,全球數據顯示,美國的擁槍率遠高於世界其它國家,因持槍而導致的暴力和意外傷害的比率也遠高於其它國家。儘管近年來美國很多民調都顯示“支持控槍”是主流民意,但每次控槍的努力最終都不了了之。與美國政府在控槍這一議題上軟弱無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爲五眼聯盟國家的新西蘭。2019年3月15日新西蘭克萊斯特徹奇市發生大規模槍擊事件後,新西蘭國會4月10日就通過了槍支管理法修正案。《華盛頓郵報》當時就專門發表社論指出,“新西蘭僅用26天就加強控槍,而美國國會在此問題上卻多年停滯不前”。

重重亂象凸顯了美國社會的“分裂症”。同一個司法部,兩種國內恐怖主義認定,可以說是美國政治對立、黨爭加劇的最佳註腳:2020年5月,特朗普政府的司法部長巴爾在一份官方聲明中表示,“安提法”等極左激進組織在煽動與實施暴力,已構成“國內恐怖主義”;而到了2021年6月,拜登政府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則將白人至上主義團體和美國民兵等極右翼組織認定爲“本土恐怖分子”。這也可以窺見,美國的政治對立已經到了何等尖銳的程度。

雖然美國社會的撕裂與對立早已不是新聞,但其程度之深、烈度之廣仍令人感到吃驚。4月25日,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發佈的民調結果顯示,有82%的受訪美國人認爲美國處於分裂狀態,種族和政治緊張局勢也在加劇。拜登就職百日之際發佈的一系列民調也顯示,美國民衆對拜登政府的認可度呈現出高度分裂的狀態。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96%的民主黨人對拜登的工作表示滿意,僅有10%的共和黨人支持拜登的工作,兩者之間86%的差距也刷新了特朗普就職百日時77%的紀錄。儘管拜登一再呼籲美國社會團結應對美國當前的種種問題,但無論是爲“美國人民紓困”的1.9萬億新冠救濟計劃,還是打着“爲中產階級和勞工階層服務”旗號推出的2.3萬億美元大規模基礎設施更新計劃,都在國會遭遇共和黨的杯葛。國會山上無休止的政治內鬥、持續加劇的民意對立,都是美國“分裂症”加劇的表徵。

重重亂象也暴露了美國的“空心症”。事實上,近年來美國人權問題頻發、社會動盪加劇,都與作爲美國社會支柱的中產階級“空心化”和美國自身產業“空心化”有密切聯繫。中產階級空前萎縮、貧富差距加大撼動着社會穩定,一些政客操弄民怨、並藉以攫取權力之後,不但沒有遏制這種趨勢,反而制定政策進一步加劇了這種困境。儘管拜登提出了大規模基建計劃、“買美國貨”等政策措施,但解決實體經濟“空心化”問題的產業迴流不可能一蹴而就。拜登政府調整“供應鏈”、構建“供應鏈聯盟”的做法,難以解決美國經濟與產業長期存在的固有問題,即美國已不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製造業,只是憑藉科技與金融在世界經濟中佔據關鍵地位。不過,科技和金融等行業難以吸納大量就業的弱點,也難以爲重振美國中產階級提供助力。

從這個角度看,拜登團隊高調宣揚此次歐洲行的成果,更像是急於尋找一塊掩蓋白宮無力推動國內議程的遮羞布。面對此情此景,“一屋不掃”的美國政客們,又哪裏來的底氣對他國事務指手畫腳?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所說,“美國自己生了病,還要裝成醫生,給別人把脈開藥,諱疾忌醫的結局往往是病入膏肓,最終無藥可救。”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