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正處於水生火熱之中。這印證了之前一些經濟分析師的警示,他們認為如今的全球市場正在重複2013年,甚至1997年的劇本。亞洲時報(
ATimes.com
)報導
無可否認,現時危機四伏。新興市場在過去十年間的債務多了四倍,是無法被忽略的風險。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的貿易戰也威脅著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不過尚有一件值得開心的事:亞洲多間央行終於開始行動了。
央行的其中一個職責是調節貨幣供應。過去12個月中全球股市大漲的一個重要背景如今已經起了變化,即全球貨幣政策制定者正在從市場抽水。
舉例來說,印度上周三開始抽水,這是超過四年來的首次。它採取了緩慢的步伐,這次僅僅是將回購利率調高25個基點至6.25%。即使如此商界也抱怨連連。
這是亞洲的貨幣政策掌舵者們引領,而非跟隨市場的一個最新例子。不過1997年或多或少也是因為這種先市場一步的措施戳破了市場泡沫,引發了亞洲金融危機。
去年11月,韓國銀行成為了2011年以來亞洲首個加息的央行。近期,印尼也將其借貸利率提高了一倍,部分是為了捍衛該國貨幣匯率。因為該國周期性的經常性賬戶逆差,目前歐債危機重燃的跡象和美國發起的貿易戰威脅使該國匯率面臨風險。印尼央行此舉也是為了避免2013年「縮減恐慌」的情況重演。
甚至連日本也有暗示加息。本月1日,日本央行收縮了政府債券購買計劃的規模。但這還遠不是貨幣政策收縮,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自2013年起無數次為市場提供流動性,現在輪到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來刺激日本經濟增長了。
當然,也有一些亞洲央行還未打算抽水。以菲律賓來說,其政策利率如今已經落後於通脹曲線。目前高漲的通脹水平正威脅著菲律賓央行的信用狀況,但它的確應該停止放水了。
而馬拉西亞政府有著自己的困境要解決。當然目前更大的問題與腐敗有關,而非利率。一馬發展有限公司(1Malaysia Development Berhad,1MDB)弊案使人們對馬來西亞央行(Bank Negara Malaysia)的角色產生了質疑。
儘管目前亞洲央行的抽水行動和能力受到各種限制。高企的國家債務水平使它處於非常危險的狀態。另外,南韓和馬來西亞高水平的家庭部門債務也令人憂慮。在中國,任何抽水行動都可能引發嚴重的危機。
不過,從孟買到雅加達,以至其他地方,至少在這個關鍵時刻,亞洲貨幣政策制定者們正在發出最後通牒。
撰文:評論員William Pesek
原文:
http://www.atimes.com/article/businesses-griping-but-central-banks-are-ahead-of-the-curve/
相片:AFP / Kazuhiro Nogi